更新时间:2024-07-19 07:27:59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心悸的中医治疗法

BY:Odessa 2024-07-19 07:27:59 675 ℃

心悸应分虚实论治。虚证分别予以补气、养滋阴、温阳;实证则应袪痰、化饮、清火、行瘀。但本病以虚实错杂为多见,且虚实的主次、缓急各有不同,故治疗时当相应兼顾。同时,由于心悸均有心神不宁的病理特点,故应酌情配合安神宁心或镇心之法。

1.心虚胆怯之心悸: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而易惊醒,食少纳呆,恶闻声响,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可选服安神定志丸。心悸、怔忡、惊恐不宁者可服用定心汤:龙眼肉30克,酸枣仁15克,山茱萸15克,炒柏子仁12克,生龙骨20克,生牡蛎20克,生乳香3克,生没药3克,煎服,每日一剂,日服二次,十日一疗程。肝气偏旺或惊恐所致的心悸、不寐等,可食茯苓粥:茯苓30克,羚羊角粉2克,粳米100克,先将茯苓捣细煎汤去渣,入粳米煮粥,加入羚羊角粉2克,调匀,温服,每日一次,一周为一个疗程,有平肝息风,宁心安神之功。

2.心脾两虚之心悸:心脾气血两虚证引起的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者可服归脾汤龙眼肉20克,炒仁12克,炒白术12克,茯神9克,当归9克,黄芪15克,人参6克(另煎),木香8克(后下),远志6克,炙甘草3克,生姜5片,大枣3枚,水煎,每日一剂,日服二次,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效。或选蜜枣龙眼羹:蜂蜜大枣、龙眼肉各300克,生姜汁10克,将大枣、龙眼肉洗净,加水适量煎至七成熟时,加入蜂蜜和生姜汁,继续用文火煮熟,每次饮用药汁30克,食用大枣、龙眼肉各5枚,每日 三次,适用于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食欲不振脾虚血少等症,有痰及湿滞停饮者不宜服用。心悸、面色苍白、失眠、头晕食欲缺乏舌质淡,脉细者可选羊肉枸杞汤:羊肉60克,枸杞子30克,黑豆30克,淮山药20克,红糖25克,水煎熟,喝汤吃羊肉人,每日一次。

3.阴虚火旺之心悸:心肾不足,阴虚火旺较重的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劳心则症状加重,伴有耳鸣腰酸头晕目眩,舌红少津,苔薄黄或少苔,脉细数者可用黄连阿胶汤:黄连3克,阿胶9克(烊兑),黄芩9克,白芍9克,生鸡子黄2枚,水煎2次,阿胶烊入,用生鸡子黄调入药汁,分二次温服,有滋阴降火安神之功。心肝阴虚血少所致的心悸可选甘麦百合安神汤小麦50克,甘草9克,百合15克,大枣10枚,生地黄18克,生龙骨18克,先将生龙骨先煎后,再入其它药一起煎,每日一剂,日服用二次。或选二冬枣仁粥:蜂蜜、麦冬酸枣仁(微炒)、天冬各10克,粳米100克,先煎麦冬酸枣仁、天冬去渣取汁与粳米煮粥,粥熟后加入蜂蜜稍煮即可,睡前食服,有养阴清热,安神定志之功,适用于阴虚火旺之心悸、失眠。

4.心阳不振之心悸: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者可选用桂枝龙牡汤:桂枝6克,炙甘草12克,生牡蛎12克(先煎),生龙骨12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日服三次,有温补心阳,安神定悸的功效。

5.水饮凌心之心悸:心悸,痞满,渴不欲饮,下肢水肿,形寒肢冷,伴有眩晕恶心呕吐流涎,小便短少,舌淡苔滑或沉细而滑者可用苓桂术甘汤:茯苓12克,桂枝9克(去皮),白术6克,炙甘草6克,加水1200毫升煮至600毫升,去渣,每日分三次温服,有振奋心阳,化气利水的功效。肾阳虚衰,不能制水,水气凌心,症见心悸,咳喘,不能平卧,水肿小便不利才者可用真武汤:茯苓9克,白芍9克,生姜9克,炮附子9克,白术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日服三次,有温阳利水之功。

6.心血瘀阻之心悸:心悸,胸闷不适,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发,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可选用桃仁红花煎:丹参川芎仁、红花、制香附延胡索各9克,赤芍青皮当归生地黄各12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有活化瘀,理气通络之功。或用参苏酒:红参苏木陈皮、甘草各10克,红花6克,入瓶中,加白酒500毫升,浸泡一周即可服用,每次20毫升,早、晚各一次,20天为一疗程,有益气活血,安神宁心之功,适用于血瘀所致胸闷心悸和不寐,并见舌紫黯,或有瘀点者,对气虚血瘀所致心律失常也有一定的作用。

7.脾肾阳虚之心悸:惊悸怔忡,全身虚肿、身寒怕冷神疲乏力腰酸、纳少,舌质胖淡,苔薄白腻,脉沉迟者可选参茸炖鸡肉食疗方:鸡肉100克,高丽参6克,鹿茸3克,一起放入炖盅中,加开水适量,炖盅加盖,文火隔水炖3小时,调味食用。肾气不足,血不养心所致之腰酸乏力头晕耳鸣,心悸少寐者可食用枸杞龙眼粥:枸杞子、龙眼肉、柏子仁(去壳及杂质)各10克,大枣10枚,紫米50~100克(根据个人食量酌加),先将紫米< /a>和大枣加水适量煮粥,快熟时加枸杞子、龙眼肉、柏子仁,再煮15分钟即可,温服食用,7~10日为一疗程,有滋肾补血,养心安神之功,对肾气虚,心血不足所致的心律失常也有疗效。

极泉穴按摩法:极泉穴是手少阴心经穴位之一,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极:高及甚为极,君位为极;泉:水之始出曰泉。心者,君主之官,极泉位置最高,又为首穴,如君登极。心主血脉,手少阴心经起于极泉,喻手少阴脉气由此如泉中之水急流而出,故名极泉。取穴法:曲肘,手掌按于后枕,在腋窝中部有动脉搏动处取穴。当遇到突发的惊吓,心跳加快,并感到胸闷、头晕、头痛、出汗、浑身乏力时,只要弹拨极泉穴,症状就能得到有效的缓解。其方法:使腋窝暴露,另一手食、中指并拢,伸入腋窝内,用力弹拨位于腋窝顶点的极泉穴,此处腋神经、腋动脉、腋静脉集合成束,弹拨时手指下会有条索感,注意弹拨时手指要用力向内勾按,弹拨的速度不要过急,弹拨时会有明显的酸麻感,并向肩部、上肢放散。极泉穴的按摩方法:按摩时,用一只手的中指指尖按压另一侧腋窝正中的陷凹处,有特别酸痛的感觉;再用同样的方法按压另一侧的穴位;先左后右,每日早晚各按一次,每次揉1~3分钟。能够有效治疗各种心脏疾病,如心悸、心痛、心绞痛冠心病心肌炎等。

心悸患者应注意调节情志,防止喜怒等七情过极。一定要控制情绪,少生气,保持精神乐观,情绪稳定,避免惊恐刺激及忧思恼怒等。注意休息的同时,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饮食宜进食营养丰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宜低脂、低盐饮食,忌烟酒浓茶

心悸的中医治疗法

心悸应分虚实论治。虚证分别予以补气、养血、滋阴、温阳;实证则应袪痰、化饮、清火、行瘀。但本病以虚实错杂为多见,且虚实的主次、缓急各有不同,故治疗时当相应兼顾。同时,由于心悸均有心神不宁的病理特点,故应酌情配合安神宁心或镇心之法。1.心虚胆怯

心慌心悸 中医教你这样按摩穴位

心慌心悸的中医穴位按摩饮食不规律,人体新陈代谢容易出现异常,导致心慌心悸。中医穴位按摩具体手法如下:一、保健心脏的内关穴按摩伸开手臂,掌心向上。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等作用,因此经常成为中医医治心脏系统疾病以及胃肠不适等病症的首选大穴。因为内关穴十分好找,所以可以作为日常按揉的穴位,无论是走路还是闭目养神,都可以操作,对于调节心律失常有良好作用。

谈中医对心悸的认识

中医是我国的“国粹”之一,中医文化博大精深,中医讲究整体观念,运动观念,还有辩证论治的观念,今天小编带领大家一起从中医的角度认识一下对心悸的调理:中医的整体观念认为,心悸虽然病位在心,然而,五脏六腑的功能失调均能相互影响,相互波及。因而,还

Hash:2d19e7df36f3d75d7340a9bcb710080006c2d78b

【声明】本文由用户Odessa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