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8 19:04:25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胃肠道息肉症状表现,认识不同类型的胃肠道息肉

BY:大叔18岁 2024-06-28 19:04:25 1069 ℃

一、胃肠息肉的症状表现

  1、胃息肉

  胃息肉在早期的时候没有很明显的症状,也没有什么并发症,等出现症状的时候一般会表现为上腹部隐隐作痛、腹胀不适,还有些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现象。如果胃息肉合并糜烂或者是溃疡的话那么还会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现象,有时候也会有呕血现象,不过较为少见。另外,处于幽门部的带蒂息肉,还有可能会脱入幽门管或者是十二指肠内,造成幽门梗阻,而生长在贲门附近的息肉则会造成吞咽困难

  2、肠息肉

  肠息肉的症状表现首先是腹痛,这种情况是最常见的,疼痛的部位多在中腹部或者脐周围,不同的患者疼痛的春晚过度也不一样,多数人都是间歇性疼痛,特别是在进食之后,疼痛会加剧;如果息肉糜烂导致表面的管破裂,那么还会造成消化道出血,多数病人的出血量都不大;另外肠息肉还会伴有腹部不适嗳气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腹胀腹泻等症状。

  胃肠息肉多数是与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关系,因此在发现了胃肠息肉之后要及时调整饮食,并且积极配合一生的治疗,不要不当一回事,以免发生恶变,造成严重的后果。

二、为什么会长胃肠道息肉

  1、饮食因素

  长期吃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者发生率较高。而吃蔬菜维生素C多者较低。北美、西欧多见,南亚地区少见,可能与这样的饮食习惯有关。

  膳食中脂肪类成分超过40%是形成大肠息肉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脂肪摄入不超过膳食的15%,发病率就会显著降低。高脂肪膳食能增加肠道中的胆酸,胆酸与细菌的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

  长期大量饮酒、吸烟,损害免疫功能,使基因突变,发生率提高。

  2、机械刺激

  大便中粗渣、异物及其他因素可造成肠黏膜损伤或长期刺激肠黏膜上皮,使得处于平衡状态的肠黏膜受到破坏,形成肠息肉。

  长期便秘患者,产生的肠内毒素,或使用刺激性泻药刺激肠壁也会发生息肉。

  3、炎性刺激

  直肠黏膜的长期慢性炎症,可以引起肠黏膜上的息肉状肉芽肿。如慢性结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氏病等。

  因为直肠长期炎症,溃疡面的中央还存有水肿充血的黏膜区,周围溃疡愈合后形成瘢痕,逐渐收缩,使残留的黏膜突起,表面呈息肉状;或溃疡而肉芽组织增生凸起,而后邻近黏膜生长,将其覆盖形成息肉,这种病理变化多见于炎性息肉。

  4、疾病

  免疫功能低下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空肠吻合术癌症放疗患者及肥胖人群的发生率较高。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者报告,2型糖尿病女性与非糖尿病女性比较,其发生结直肠腺瘤的风险增加80%。与非肥胖、非糖尿病女性相比,糖尿病加肥胖可使结直肠腺瘤和更晚期阶段发现的腺瘤的风险增加一倍以上。

  5、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

  一般认为,息肉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从目前研究情况表明,突变基因可以由父母遗传给后代子女,在遗传机会上男女是均等的,没有性别的差异。

  6、中医观点

  认为此病的发生,是湿热下注,迫于大肠,气机不利,经络阻滞,痰血浊气凝集而致,重者五脏虚损

三、胃肠道息肉怎么分类

  增生性息肉

  在大肠中较为常见,发生原因不明,多出现在中年以后,在尸解标本中可有25~80%的发生率。绝大多数表现为在黏膜表面上呈丘状或半圆形隆起,一般较小。直径约0.5cm左右。常为多个。病理结构为黏膜肥厚增生。临床上可无症状,多是在做内窥镜检查时偶然发现。这种息肉不会癌变,故不需处理。

  炎性息肉

  又称假性息肉。是大肠黏膜的溃疡在愈合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及溃疡间黏膜下肿,使正常黏膜表面逐渐隆起而形成。常见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肠结核肠道疾病。息肉一般都较小,细长弯曲,形状不规则,一端游离或两端附着在肠壁上而中间悬空,呈桥样。常是多发,临床上表现为便血或黏液稀便,结合肠道炎症性疾病历史,通过纤维结肠镜x射线钡剂灌肠检查,比较容易诊断。治疗主要是控制原发病变,必要时行肠段切除。关于炎性息肉是否会发生癌变,目前尚难结论,但在临床上发现,溃疡性结肠炎病人并发大肠癌的可能性远远超过无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病程愈长,癌的发生率亦愈高。

  儿童型息肉

  主要发生在儿童,多数在10岁以下,以5岁左右最为常见,其中男孩多见。成年人较少见。这说明这种息肉可以自行脱落。息肉主要发生直肠和乙状结肠下端,一般为单发,若为多发,亦不超过3~4个。息肉呈球形,直径大多数不超过1cm。病理上为错钩瘤。由于息肉质地较脆,富有血管,所以大便带血或便后滴鲜血是本病的主要表现。这种息肉不会癌变,在治疗上可以通过内窥镜电灼切除或待其自行脱落。

  腺瘤

  乳头状腺瘤又称苔藓样腺瘤或绒毛状腺瘤。比较少见,但容易发生癌变。这种腺瘤约占大肠息肉的4~10%,多见于老年人,很少在40岁以下发生,平均年龄超过60岁。男性多于女性,约90%的病例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瘤体较大,大多数为广基,表面呈紫色绒毛或丝绒状。一般只有1个,偶而可有几个。主要症状是腹泻和出血,因为瘤体大,刺激肠蠕动而发生腹泻﹔由于大量水分、类和蛋白质的丢失,还可出现无力体重下降甚至电解质紊乱。通过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及x射线钡剂灌肠检查,比较容易被发现。治疗上一般主张 手术摘除。若有恶变,应及早做局部肠段切除。

  家族性息肉病

  又称家族性腺瘤病,遗传性多发性息肉。一种较为少见的遗传性疾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受累者的子女有50%可能同样得病。性别差别不大。息肉常在10岁以后出现,一般不会超过40岁。息肉的发生仅局限于结肠和直肠。呈多发性。为肿瘤样息肉,最终将发生癌变。临床表现为便血、腹泻、消瘦等症状。治疗主要采取手术切除病变的结肠及直肠。

  尚有一种本病的变种,特点是结肠多发性息肉合并有小肠、胃、骨和皮肤肿瘤,这种疾病称为加德纳氏综合症。

  珀茨-杰格斯二氏综合症

  又称黑色素斑-胃肠多发性息肉综合症。一种与遗传有关的少见病。性别上无明显差异。除在胃肠道有广泛分布的息肉以外,在口周、唇、颊黏膜、手足等部位可有褐色、蓝色或黑*素沉着斑,色素斑在出生后即可出现,息肉大多在成年后出现,累及全胃肠道,以胃及小肠更为多见。息肉属错构瘤。临床上可无任何症状,部分病例可有腹痛、腹泻、出血等表现,有时可引起肠梗阻,若无合并症,一般不需手术治疗。本综合症极少癌变,最近发现有2~3%发生胃肠道癌的危险性,常涉及十二指肠。

四、胃肠道息肉饮食注意事项

  1、早餐忌吃过多的蛋白质、脂肪类、肉类,因属酸性食物易致白天精神不佳。

  如:火腿三明治小笼包、水煎包、烧饼油条、过甜的面包,均不宜。

  早餐一定要吃,可多摄取五谷杂粮类食物没有吃早餐的人,会出现体力不济、颓废及脑力不集中,易引起中年失智症、早衰症。只要早起30分钟就有充足的时间进食。尤其减肥者在早餐最需注意选择,早餐一定要吃饱又好,因肠胃在十几小时空腹,对所吃进来的食物会照单全收(造成肥胖的原因)易造成肠胃性溃疡。

  2、早上不宜喝咖啡,易导致骨质流失,骨质疏松,下午2-3点可以喝,成年人一周不超过2杯,或只喝黑咖啡不加糖及奶精,较不易影响骨质流失。

  3、成年人一周不超过3颗蛋,蛋白质的摄取量过多,易胆固醇过高,易涨气者,肠胃蠕动过速者不宜摄取洋葱炒蛋茶叶蛋,蛋内所含之贺尔蒙及抗生素易残留在体内而产生抗药性。、

  4、三白少吃--白米、白面白糖(已精致化没有营养价值,造成肝肾消化的负担)。

  5、水果在早餐吃是金、中午吃是银、晚上吃是垃圾。尤其瓜类西瓜哈密瓜要在餐与餐之间进食(最忌饭前及饭后吃西瓜),晚上5点过后不吃。尤其皮肤容易过敏鼻炎、鼻过敏支气管较差者、骨折过、骨关节、骨刺患者、肠胃病肝炎患者。

  因瓜果类较易在肠胃道内腐败,且属较湿寒性,易影响上列之症状。骨折骨头受伤的患者可以吃香蕉,请在早餐前吃可达双效--清肠、预防肠癌。推荐阅读:《《怎么治胃息肉

  6、生菜类食物可多摄取,对肝脏的疾病改善,及天然酵素补充的最佳来源。生菜一周最少四份,过午前吃为佳,国人对生菜的印象是“太冷”了,生菜在早上属阳性可多吃,吃对时间就没有太“冷或寒”的问题,晚上则多吃属阴性的大白菜白菜、高丽菜,根茎类的蔬菜--地瓜南瓜、竽头、胡萝 等。一周每人尽量吃到4份的五谷根茎类食物,才会有能量。以下几点对胃肠息肉在饮食方面要注意些什么的建议也有特别效果!

  7、晚餐绿色蔬菜不宜过量,尤其是更年期、新陈带谢异常者,易刺激交感神经旺盛而导致失眠内分泌失调。晚上亦不宜吃水果减肥餐也会有上述之症状。

  8、健康减肥、高血脂症、高体脂肪率,饮食注意事项:

  A、餐与餐之间,不间隔太短或太久的时间才进食。

  B、一次吃的量,不吃十分饱,也非少量多餐-无形中增加摄取量。

  C、吃饱后不随意吃零食,尤其高热量、高油脂类、甜食、饮料。

  D、定时、定量习惯--多吃纤维、蔬果、少油、少盐、少调味的食物。

胃肠道息肉,胃肠道息肉的症状描述

一、导致胃肠道息肉形成的原因导致胃肠息肉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饮食因素既然是胃肠息肉,也就属于胃病的一种,所以说胃肠息肉的形成会与日常的饮食有很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胆酸和细菌产生相互作用,是长胃肠息肉最根本的因素。第二.遗传因

胃肠道息肉症状表现,认识不同类型的胃肠道息肉

一、胃肠道息肉的症状表现1、胃息肉胃息肉在早期的时候没有很明显的症状,也没有什么并发症,等出现症状的时候一般会表现为上腹部隐隐作痛、腹胀不适,还有些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现象。如果胃息肉合并糜烂或者是溃疡的话那么还会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现象,有时候也会有呕血现象,不过较为少见。另外,处于幽

胃肠道息肉

胃肠道息肉增生性息肉在大肠中较为常见,发生原因不明,多出现在中年以后,在尸解标本中可有25~80%的发生率。息肉的发生仅局限于结肠和直肠。胃肠道息需要做哪些检查粪便潜血试验:其诊断意义有限,假阴性较多,阳性者可提供进一步检查的线索。直肠息肉,又称直肠腺瘤,有单发性和多发性之分。

Hash:10b8e440de241a5a399ea28e923df90408088afb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