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1 03:49:38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关于饮用茶有哪些健康方法

BY:大叔18岁 2024-07-01 03:49:38 1824 ℃

茶叶是个宝,用得好胜过冬虫夏草》这篇文章里已经提到茶的保健功效,也言明要喝对茶才能有这些功效,同时也要注意一些茶千万不能喝,不然健康的事也会变得不健康。今天这篇就是要说明哪些茶不能喝。

哪些茶不能喝

1、不饮饭前茶

茶会刺激唾液,如果在吃饭前饮茶,将使你食不知味,不仅品香的功能受影响,而且也会妨碍消化,妨碍营养的吸收,何况饭前喝茶还好刺激胃部,对胃不好者请在饭前半小时停止喝茶。

2、不饮饭后茶

饭后饮茶会降低元素的吸收,还有若食物富含元素,会和茶中的草酸根离子结合,不易排出体外,容易得结石症。最好饭后至少半小时再饮用茶,可助于消化。

3、空腹饮茶,注意茶醉

空腹饮茶会冲淡胃液,减少胃液的分泌。茶汤呈弱酸性PH在5-6之间,胃液的酸度比茶汤强大,其中有些碱性物质,因中和而降低。茶性寒,冷脾胃,会引起心悸、心烦、眼花、发抖现象,俗称茶醉。

4、不喝烫茶

过烫的茶对人的咽喉、食道和胃的刺激较强,长期饮用太烫的茶,胃壁容易受损,引起器官的病变。饮茶的温度最好不要超过70度,以50度左右最为适宜。

5、不喝冷茶,才能神清气爽

冷茶无香气,苦涩滋味出现,而且冷茶必定放了一两小时以上,茶汤已有氧化现象,喝冷茶对身体有滞寒作用,引起咳嗽、聚痰的副作用。

6、不以茶服药,以免影响药效

不同类别的茶叶,其化学成分从几十种到几百种不等,经冲泡成茶汤,又起化合作用,若以茶服药,则各种病症的各种药和茶汤混合,又会引起一些变化,降低原有药物的功效。

7、不喝冲泡多次的茶

茶叶通常冲泡第一次后,其浸出量已占可溶物总量的55%;第二次冲泡约30%;第三次为10%;第四次只有1%-3%。而茶叶中的维生素C氨基酸,第一次冲泡时,就有80%被浸出,第二次95%以上都浸出,经过3次冲泡,基本上达到全量浸出,到第四次,营养价值所剩无几。还有一种情况是,长久浸泡茶喝也不利于健康,长久浸泡容易将茶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泡出来,对身体尤其是肾脏不利。

8、不喝隔夜茶

特别是变了味的茶,即使还尝不出来变味,也多半滋生、繁殖了大量的细菌等。因为茶叶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大部分不溶解于热水,残留在叶片中,水温较高时,茶叶上的蛋白质便会腐烂,放置一晚后,又会有一种酶菌生成,同时在茶中残留大量的丹宁酸会变成具有刺激性的强烈氧化物,对肠胃造成刺激,引发炎症。所以,隔夜茶不宜饮用。

9、不喝浸泡太久的茶

茶叶浸泡太久,< a href='/tag/208' target=_blank>咖啡碱、茶碱等等多酚类化合物都一一浸泡出来,必定成为浓茶。而且泡太久的茶,香味已挥发,茶汤所含维生素C氨基酸等减少,营养价值降低。

10、不喝太浓的茶

浓茶的咖啡碱等含量多,刺激性强,易伤胃、伤肾,且过于兴奋,容易引起失眠头痛等问题,尤其有高血压胃病贫血心脏病等的人,更是不宜喝浓茶。

11、不喝变质茶

茶不易妥善保管,易吸湿而霉变,而有些人出于爱茶节约,舍不得丢弃已霉变的茶。变质的茶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和病菌,是绝对不能饮用的。优质茶泡好后若放置太久,茶汤也会因氧化和微生物而繁殖而变质,这样的茶亦不可再饮用。

12、老年人不宜饮生茶

所谓生茶是指杀青后不经揉捻而直接烘干的烘青绿茶。这种茶的外形自然绿翠,内含成分与鲜叶所含的化合物基本相同,低沸点的醛醇化合物转化与挥发不多,香味带严重的生青气。老年人饮了这种绿茶,对胃粘膜的刺激性很强,饮后易产生胃痛;青年人饮后也会觉得胃部不适,即通常所说的“刮胃”。误购买了这种生茶,最好不要直接泡饮,可放在无油腻的铁锅中,用文火慢慢地炒,烤去生青气,待产生轻度栗香后即可饮用。

关于饮用茶有哪些健康方法

一、新茶不可急着喝

刚采摘下来不到一个月的茶叶,由于未经较长时间放置,其中的多酚类、醇类、醛类等对人有益的物质还没完全氧化,可能导致饮后肠胃不适、腹泻腹胀不良反应。此外,新茶中的咖啡因、活性生物碱以及多种芳香物含量也较高,容易使神经系统兴奋,引起四肢无力冷汗淋漓失眠等“醉茶”现象。

二、饭后别马上喝茶

这是因为大量的水进入正在消化食物的胃中,会冲淡消化液,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茶叶中含有大量的单宁酸,饭后立即喝茶,会使胃中未来得及消化的蛋白质和单宁酸结合成一种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质,影响蛋白质吸收。此外,茶叶还会妨碍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

三、勿喝浓茶、烫茶

一般来说,饮茶宜淡不宜浓。用沸水冲泡,可使茶叶中的有效成分迅速地浸出。某些嫩度很高的绿茶,如龙井茶,可用80℃到85℃的开水冲泡,从而使茶水香气纯正,滋味甘醇。唐院长提醒,人的食管壁很娇嫩,只能耐受50℃到60℃的食物。喝太烫的茶很容易把口腔、咽喉部和食管的上皮细胞烫伤,经常反复地烫伤容易引起上皮细胞突变,成为癌变隐患。

四、茶与药物不能同时饮用

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服用后都不要马上喝茶,更不要用茶水来送服药物,否则会影响药物的有效吸收。

五、心管疾病患者、脾胃虚弱的人以及容易失眠者都不适宜大量喝茶。

新茶叶中的咖啡因、活性生物碱以及多种芳香物含量较高,易使人的神经系统兴奋,对神经衰弱心脑血管病患者由不良影响。另外,新茶中不经氧化得多酚类物质和醛类物质含量较多,对胃肠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胃肠功能较差的人特别是慢性胃肠炎患者,喝新茶易引起胃脘疼痛、胀满、便秘口干等症状。

日常喝什么茶可以降血压

1.杜仲茶: 杜 仲茶是 以野生杜仲初春芽叶炮制而成,具有降血压、补肝肾、 强筋骨等功效。 经常饮用此茶,可以起到理想 的 降 压效果 。其饮用方 法为,取茶5-15克, 85度 左右开水冲泡,以500毫升水为宜,加盖闷泡5分钟,保健量:15-25克/天。治疗量 :30克以上/天 。[1]

2.山楂茶:山楂所含的成分可以助消化、扩张血管、降低血糖、降低血压。 同时经常饮用山楂茶,对于治疗高血压具有明显的 辅助疗效。其 饮用方法为, 每天数次用鲜嫩山楂果1-2枚泡茶饮用。

3.荷叶茶: 中医实践表 明,荷 叶的浸剂和煎剂具 有清热解毒 、 扩张血管以及降血压之功效。 治疗高血压的饮用方法为, 用鲜 荷 叶半张洗净切碎,加适量的水, 煮沸放凉后代茶饮用。

4.槐花茶: 将槐 树生长的花蕾摘 下晾干后, 用开水浸泡后当茶饮用, 每天饮用数次,对高血压患者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

5.首乌茶: 首 乌具有降血脂,减 少血栓形成之 功效。血脂增 高者, 常饮首乌茶疗效十分明显。其制作方法为取制首乌20-3 0克, 加水煎 煮30分钟后, 待温凉后当茶饮用,每天一剂。

6.葛根茶:葛根 具有改善脑部 血液循环之功效,对高血压引起的头痛眩晕耳鸣腰酸腿痛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将葛根洗净切成薄片,每 天30克,加水煮沸后 当茶饮用。

7.枸杞子茶: 降 低血 压、 胆固 醇、防止动脉硬化。 其用法为每天取枸杞子30克泡开水喝。

准妈妈须谨慎喝四种茶

大麦茶

大麦茶甘美清香,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是一种传统的清凉饮料,具有强健脾胃帮助消化的作用,同时能够起到清热止渴、去除口中腥膻味道、去除体内油腻感觉、滋润皮肤、增加头发黑色素等诸多功效。

虽然大麦茶对普通人体有这么多好处,但是对于准妈妈,上面的种种优点就会黯然失色,因为大麦茶有回乳的作用,准妈妈经常喝大麦茶,等宝宝出生后,就有可能造成乳汁跟不上宝宝的成长,必须过早地实施人工喂养。准妈妈应该慎用大麦茶。

花果茶

花果茶又称果粒茶,天然花果茶所含的维生素C是柠檬的60倍,入胃有清凉解毒、镇痛消肿、防止由于肠胃炎导致的下痢、治疗口舌生疮等功效。各种不同口味的花果茶在成分上略有不同,但仍以芙蓉花、蔷薇果实、橙皮苹果片为主要组成元素。在冲泡后仍能保持花果的原风味,非常浓郁的果香,加上冰糖饮用,可以舒缓紧张情绪,另外还有美容养颜的效果。

花果茶经常拿来代替白开水饮用,但准妈妈饮用花果茶的时候应慎重选择种类,有一些种类并不适合准妈妈饮用,饮用之前应先咨询医生。

水果茶

各种果茶是由各色水果调制而成,具有开胃润肺生津止渴的功效,香蕉茶还有利尿、消肿,润肠通便的作用。

值得提出的一点是水果茶中,山楂茶是带有酸性的,比较适合孕期准妈妈嗜酸的味觉,但是准妈妈要注意山楂果及其制品对子宫有收缩作用,如果大量食用山楂食品,就会刺激子宫收缩,甚至导致流产,准妈妈在选择果茶时最好不要喝山楂茶为妙。

乌龙茶

乌龙茶比较名贵的茶种有武夷岩茶、铁观音茶、台湾乌龙茶、凤凰单从茶等。能够提神醒脑,缓解疲劳。很多乌龙茶还和人参等上等材料,如西洋参,加工成极富营养的人参乌龙茶。

乌龙茶虽然营养价值很高,但是乌龙茶中含有咖啡碱,准妈妈应注意适量饮用,不要饮用很浓的茶水,淡淡的茶香更容易引起准妈妈的兴致 。另外,准妈妈最好不要天天饮用,每周饮用一次最好。

12种喝茶方法可能会要了你的命

1.发烧忌喝茶

茶叶中咖啡碱不但能使人体体温升高,而且还会降低药效。

2.肝脏病人忌饮茶

茶叶中的咖啡碱等物质绝大部分经肝脏代谢,若肝脏有病,饮茶过多超过肝脏代谢能力,就会有损于肝脏组织。

3.神经衰弱慎饮茶

茶叶中的咖啡碱有兴奋神经中枢的作用,神经衰弱饮浓茶,尤其是下午和晚上,就会引起失眠,加重病情,可以在白天的上午及午后各饮一次茶,在上午不妨饮花茶,午后饮绿茶,晚上不饮茶。这样,患者会白天精神振奋,夜间静气舒心,可以早点入睡。

4.孕妇忌饮茶

尤其是不宜喝浓茶茶叶中含有大量茶多酚、咖啡碱等,对胎儿在母腹中的成长有许多不利因素,为使胎儿的智力得到正常发展,避免咖啡碱对胎儿的过分刺激,孕妇应少饮或不饮茶。

5.溃疡病患者慎饮茶

茶是一种胃酸分泌刺激剂,饮茶可引起胃酸分泌量加大,增加对溃疡面的刺激,常饮浓茶会促使病情恶化。但对轻微患者,可以在服药2小时后饮些淡茶,加糖红茶、加奶红茶有助于消炎和胃粘膜的保护,对溃疡也有一定的作用。饮茶也可以阻断体内的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防止癌前突变。

6.营养不良忌饮茶

茶叶有分解脂肪的功能,营养不良的人,再饮茶分解脂肪,会使营养更加不良。

7.醉酒慎饮茶

茶叶有兴奋神经中枢的作用,醉酒后喝浓茶会加重心脏负担。饮茶还会加速利尿作用,使酒精中有毒的醛尚未分解就从肾脏排出,对肾脏有较大的刺激性而危害健康。因此,对心肾生病或功能较差的人来说,不要饮茶,尤其不能饮大量的浓茶;对身体健康的人来说,可以饮少量的浓茶,待清醒后,可采用进食大量水果、或小口饮等方法,以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使酒醉缓解。

8.慎用茶水服药

药物的种类繁多,性质各异,能否用茶水服药,不能一概而论。茶叶中的鞣质、茶碱,可以和某些药物发生化学变化,因而,在服用催眠,镇静等药物和服用含铁补血药、酶制剂药,含蛋白质等药物时,因茶多酚易与铁剂发生作用而产生沉淀,不宜用茶水送药,以防影响药效。

9.贫血患者忌饮茶

茶叶中的鞣酸可与铁结合成不溶性的终合物,使体内得不到足够铁的来源,故贫血患者不宜饮茶。

10.尿结石患者忌饮茶

尿路结石通常是草酸钙结石,由于茶含有草酸,会随尿液排泄的钙质而形成结石,若尿结石患者 大量饮茶,会加重病情。

11.忌空腹饮茶

空腹饮茶会冲淡胃酸,还会抑制胃液分泌,妨碍消化,甚至会引起心悸、头痛、胃部不适、眼花、心烦等“茶醉”现象,并影响对蛋白质的吸收,还会引起胃粘膜炎。若发生“茶醉”,可以口含糖果或喝一些糖水可以缓解。

12.忌饭前后大量饮茶

饭前后20分钟左右不宜饮茶,若饮茶,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消化,而且因为茶中含有草酸,草酸会与食物中的铁质和蛋白质发生反应,影响人体对铁和蛋白质的吸收。

13.忌饮隔夜茶

饮茶以泡现饮为好,茶水放久了,不仅会失去维生素营养成分,而且易发馊变质,饮了易生病。

14.忌饮头道茶

因为现代茶叶在种植、加工、包装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农药、化肥、尘土等物质的污染。头道茶其实是洗茶的水,应尽快到出后再冲入开水,这样泡出的茶水才是最卫生的茶。

15.儿童不宜喝浓茶

因为茶叶浓度大时,茶多酚的含量太多,易与食物中的铁发生作用,不利于铁的吸收,易引起儿童的缺铁性贫血。儿童可以适量喝一些淡茶(为成人喝的茶浓度的三分之一)。对于学龄前儿童可以喝一些粗茶,因粗茶中茶多酚含量较低。

16.冠心病患者谨慎喝茶

对于心率过快早搏心房纤颤冠心病者,因茶中的咖啡碱、茶碱都是兴奋剂,能增强心脏的机能,大量喝浓茶会使心跳加快,往往会导致其发病或加重病情,因此这类人只能喝一些淡茶;与此相反,心率一般在60次/分钟以下的患者,应该多喝一些茶,不仅无害,反而能提高心率,有配合药物治疗的作用。

17.老年人不宜饮生茶

所谓生茶是指杀青后不经揉捻而直接烘干的烘青绿茶。这种茶的外形自然绿翠,内含成分与鲜叶所含的化合物基本相同,低沸点的醛醇化合物转化与挥发不多,香味带严重的生青气。老年人饮了这种绿茶,对胃粘膜的刺激性很强,饮后易产生胃痛;青年人饮后也会觉得胃部不适,即通常所说的“刮胃”。误购买了这种生茶,最好不要直接泡饮,可放在无油腻的铁锅中,用文火慢慢地炒,烤去生青气,待产生轻度栗香后即可饮用。

18.高血压患者不宜饮浓茶

头泡茶每克用沸水量少于50毫升的为“浓茶”。高血压患者若饮过多过浓的茶,由于咖啡碱的兴奋作用会引发血压升高,不利于健康。

关于健康的小知识有哪些_几个健康误区介绍

有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用从35岁开始煤田接受一次钼靶摄影检查。40岁以后根据医生意见适当增加检查次数。骨质舒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如引起腰酸背痛、身材变矮、驼背和骨折等。正规产前检查一般为9次,但对具有某些高危因素的孕妇而言,可能需要随时增减检查次数和项目。反之,若体重增加过少,则会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健康酒真的健康吗?健康酒的介绍

健康白酒真的健康吗?消费者对于白酒消费日趋理性,对于健康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宣称为健康白酒的产品,因其所含吡嗪类健康功能因子或融入其他药食同源功能因子,相对于其他白酒来说更加健康。健康白酒虽然都打着“健康”的旗号,但所宣称的功能实际效果如何,目前尚无确切数据能予以证明。

饮食健康 8招教你不健康吃出健康

现在社会的发展,让食物的种类是越来越多,吃法也是越来越多,但是很多不法的商人为了赚钱总是昧着良心食用地沟油,这样对于人体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垃圾食品的出现更是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那么我们如何让这些不健康的食物变的健康呢?一起去学习一下吧!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出现吃饭,但是你知道外边的餐饮有很多是具有健

Hash:2d885d636288120e3ef6831b8702752867292de0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