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病也越来越多,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俗话说就是老年痴呆,到了年纪的人都想有个好身体,有没有钱到无所谓,生活能自理这样就会给儿女减轻很多负担。现在得老年痴呆的老人也是越来越多,也有很多原因,退休在家无事做的老年人,遗传,身体因素等等。
老年痴呆根据其病因主要分为脑变性疾病引起的痴呆——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脑血管病引起的痴呆、混合型痴呆三大类,详细的区分如下。
1、 脑变性疾病引起的痴呆
脑变性疾病引起的痴呆主要是指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在1907年,一位名叫阿尔海默(Alzheimer)的医学家,首先报道了一组65岁以下的病人由于大脑变性而发生的时行性痴呆,以后为了纪念他,把这类疾病命名为阿尔茨海默病,又称为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是一种发生在老年期或老年前期的慢性、进行性痴呆。主要的病理变化是大脑皮质广泛的、弥漫性萎缩,即脑变性。
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病程长,病情逐年加重,症状表现大致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发病的早期,大致1~3年。主要表现是记忆力下降。最早出现的是学习新知识困难,对一些事情“记的不如忘的快”,由于记忆力差而影响工作,不能完成新任务,逐渐连原来熟悉的工作也给以完成。严重时,日期记不住,去拿东西时会忘记要拿什么,烧开水时会因忘记了而烧干水壶,出门时会因不记得刚走过的路而迷路。但是,生活料理基本正常。脑电图及头颅CT检查多为正常。智能测查常可以发现记忆力明显下降。
第二阶段病程较长,一般在病后2~10年。此阶段记忆力下降更为明显,不仅不记得最近发生的事,甚至远期记忆也明显下降,无法正确地回忆以往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如哪年结婚的、孩子的生日、事业上的成功等等都忘记了。认识、判断能力也发生严重障碍,不知道当的年、月、日,不知季节;不会随冷暖而更换衣服,不会穿衣及鞋袜,严重时大小便不知入厕;不认识同事及邻居,分不出男女性别,甚至连凇及镜子中的自已是谁也不认识。思维混乱,说话时答非所问,文不对题,别人难以理解他要表达的内容是什么。此阶段已基本无法料理自已的生活。行为、性格及人格障碍也是此阶段病变的特点。有的病人终日无事忙,无目的的徘徊,收集废物,无原因的傻笑;有的病人则活动少,呆坐一隅,对周围任何事物不关心;有的病人焦虑 安,甚至不分白天黑夜地吵闹不休;也有的病人出现四肢痉挛,动作不灵活等神经系统的症状。脑电图检查可见到慢波明显增多。脑CT检查常可发现脑室增大,脑沟增宽,皮质轻度萎缩等异常。智能测查提示记忆力、定向能力、思维判断能力都明显降低。
第三阶段为晚期阶段,一般在发病8~12年。主要呈现极明显的智能障碍,病人与周围环境已无法正常接触,语言支离破碎,毫无意义,多数病人表情淡漠,终日少语少动,可出现肢体强直、挛缩,步态不稳,约有1/3的病人会发生癫痫大发作,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脑电图检查可见到全面的慢波化、重度异常。脑CT检查可发现广泛的脑萎缩。记忆及智能测查已无法进行。
从以上三个阶段的病情发展可以看出: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由于大脑皮质全面的弥漫性萎缩,高级神经系统功能的全面障碍而导致记忆力、言语、认识功能、计算力、理解力、判断力、情感以及性格,意志力等智能全面低下,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疾病。目前尚无确切治疗方法。因此必须认识早期症状,尽早发现,及时治疗。
2、 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供血障碍所致的痴呆。发病年龄多在50~60岁,以男性为多,半数以上病人有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病史。这是由于血管性痴呆发生多在心脑血管疾病之后,而心脑血管疾病以男性患者为多。本病病情民展迅速,病史中有反复多次的中风发作,多在脑卒中后不久即发生痴呆。病情呈阶段梯样进展,即中风每发作一次痴呆症状加重一次。
根据病理形态可将血管性痴呆分为三型。第一型为弥漫散缺血型,分为完全梗死或不完全梗死、分水岭梗死等。第二型为多发性梗死。第三型为重要部位的梗死,如海马回、丘脑及额叶的梗死。
血管性痴呆的患者早期表现为情绪易激动、头痛、失眠或嗜睡、心悸,以及肢体麻木、偏瘫、语言障碍等脑卒中的症状和体征,继而出现记忆力明显减退,理解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障碍,但病人对自已所患疾病仍保持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定向力一般也相对保持较完整,属于局限性痴呆的表现。随着脑血管供血障碍的改善,痴呆的表现也有可能有所减轻。脑CT或磁共振检查可查到脑梗死或脑出血病灶。
3、 混合性痴呆
同时存在有老年痴呆和血管性痴呆的症状,有时鉴别很困难。据欧美各国统计:脑变性疾病引起的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占50%以上,脑血管病引起的血管性痴呆占15%~20%。据日本的统计资料:阿尔茨海默病占33.7%,血管痴呆占36.3%,混合性痴呆占19。5%,其他原因引起的痴呆占10.5%。我国27个城乡的普查资料表明:60岁以上老人中血管性痴呆的患者率为324/10万人口,阿尔茨海默病为238/10万人口;血管性痴呆的患病率城市高于农村,阿尔茨海默病正相反,农村多于城市。
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最好不要吃,太过油腻的东西,油炸,熏烤,胆固醇高的食物和高脂肪的食物这些都最好不要吃,吃些蔬菜水果蛋白质高的食物,营养也非常重要,营养一定要全面合理膳食。
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不能吃什么: 要注意脂肪,特别是必需脂肪酸的摄取。必需脂肪酸在大豆油、芝麻油、花生油等植物油中富含,为不饱和脂肪酸。大脑35%结构是蛋白质,60%左右是脂质,所以,食用脂肪的选择不可小视。记忆力的增强与衰退,必需脂肪酸起重大作用。此外,大豆油中富含卵磷脂。乙酰胆碱缺乏是老年性痴呆的主要原因。老年人记忆力减退,其原因与乙酰胆碱含量不足有一定关系。乙酰胆碱是神经系统信息传递时必需的化合物,卵磷脂是脑内转化为乙酰胆碱的原料,补充卵磷脂可使乙酰胆碱增加。如果长期补充卵磷脂可增加记忆、思维、分析能力,使人变得聪明,延缓功能衰退,预防或推迟老年性痴呆的发生。卵磷脂还能改善大脑供血。
人到中老年,血清胆固醇和中性脂肪大量在血管壁沉积,使血流受阻,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促使脑细胞大量死亡,容易引起早老性痴呆。卵磷脂能使血清胆固醇和中性脂肪颗粒乳化变小,并使其保持悬浮状态,从而使血管畅通,营养和氧气源源不断供给大脑。由于卵磷脂具有上述两大作用,所以医学家将其称之为老年性痴呆的克星。目前日本科学家拟从黄豆中提取卵磷脂,来开发治疗老年性痴呆的药物。含有卵磷脂丰富的食物有大豆及其制品、鱼脑、蛋黄、鱼子、猪肝、芝麻、山药、蘑菇、花生等。
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老年痴呆症状记忆力减退生活不能自理严重者大小便可能还会失禁,免疫力下降各个器官也会衰竭,如果家中有得老年痴呆的患者,家人一定要有耐心的照顾。
老年痴呆常见的病因有哪些?许多老年都患有老年痴呆,最开始的症状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老是忘记东西和自己要做的事情,然后病情逐渐的加重,可能导致性格改变等。那老年痴呆的主要病因有哪些呢?
1. 脑血管病:最常见的有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是由于一系列多次的轻微脑缺血发作,多次积累造成脑实质性梗死所引起。此外,还有皮质下血管性痴呆、急性发作性脑血管性痴呆,可以在一系列脑出血、脑栓塞引起的脑卒中之后迅速发展成痴呆,少数也可由一次大面积的脑梗死引起。总之,脑血管病是较为常见的老年痴呆的原因。
2. 遗传因素:遗传也是老年痴呆的原因之一。国内外许多研究都证明,老年痴呆患者的后代有更多机会患上此病。但是,其遗传方式目前仍不清楚。
3.脑变性疾病:脑变性疾病引起的痴呆有许多种,最为多见的是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在老年前期发病的又叫做早老性痴呆。其发病缓慢,为逐渐进展的进行性痴呆,这也是老年痴呆的原因。
以上三点是引起老年痴呆的主要原因,可能导致老年痴呆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每个患者的老年痴呆的原因也可能不一样,如果大家发现自己家里的老人有记忆力严重减退的现象一定要去检查是否患了老年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AD)的检查包括神经心理学测验、血液学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脑电图、脑脊液和基因检测。其具体检查方法如下所述。
一、神经心理学测验
1、简易精神量表(MMSE) 内容简练,测定时间短,易被老人接受,是目前临床上测查本病智能损害程度最常见的量表。该量表总分值数与文化教育程度有关,若文盲≤17分;小学程度≤20分;中学程度≤22分;大学程度≤23分,则说明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应进一步进行详细神经心理学测验包括记忆力、执行功能、语言、运用和视空间能力等各项认知功能的评估。如AD评定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是一个包含11个项目的认知能力成套测验,专门用于检测AD严重程度的变化,但主要用于临床试验。
2、日常生活能力评估 如日常生活能力评估(ADL)量表可用于评定患者日常生活功能损害程度。该量表内容有两部分:一是躯体生活自理能力量表,即测定病人照顾自己生活的能力(如穿衣、脱衣、梳头和刷牙等);二是工具使用能力量表,即测定病人使用日常生活工具的能力(如打电话、乘公共汽车、自己做饭等)。后者更易受疾病早期认知功能下降的影响。
3、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的评估 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行为病理评定量表(BEHAVE-AD)、神经精神症状问卷(NPI)和Cohen-Mansfield激越问卷(CMAI)等,常需要根据知情者提供的信息基线评测,不仅发现症状的有无,还能够评价症状频率、严重程度、对照料者造成的负担,重复评估还能监测治疗效果。Cornell痴呆抑郁量表(CSDD)侧重评价痴呆的激越和抑郁表现,15项老年抑郁量表可用于AD抑郁症状评价。而CSDD灵敏度和特异性更高,但与痴呆的严重程度无关。
二、血液学检查
主要用于发现存在的伴随疾病或并发症、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痴呆。包括血常规、血糖、血电解质,血电解质包括血钙、肾功能和肝功能、维生素B12、叶酸水平、甲状腺素等指标。对于高危人群或提示有临床症状的人群应进行梅毒、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伯氏疏螺旋体血清学检查。
三、神经影像学检查
1、结构影像学:用于排除其他潜在疾病和发现AD的特异性影像学表现。
头CT(薄层扫描)和MRI(冠状位)检查,可显示脑皮质萎缩明显,特别是海马及内侧颞叶,支持AD的临床诊断。与CT相比,MRI对检测皮质下血管改变(例如关键部位梗死)和提示有特殊疾病(如多发性硬化、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多系统萎缩、皮质基底节变性、朊蛋白病、额颞叶痴呆等)的改变更敏感。
2、功能性神经影像:如正电子扫描(PE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可提高痴呆诊断可信度。
18F-脱氧核糖葡萄糖正电子扫描(18FDG-PET)可显示颞顶和上颞/后颞区、后扣带回皮质和楔前叶葡萄糖代谢降低,揭示AD的特异性异常改变。AD晚期可见额叶代谢减低。18FDG-PET对AD病理学诊断的灵敏度为93%,特异性为63%,已成为一种实用性较强的工具,尤其适用于AD与其他痴呆的鉴别诊断。
淀粉样蛋白PET成像是一项非常有前景的技术,但目前尚未得到常规应用。
四、脑电图(EEG)
AD的EEG表现为α波减少、θ波增高、平均频率降低的特征。但14%的患者在疾病早期EEG正常。EEG用于AD的鉴别诊断,可提供朊蛋白病的早期证据,或提示可能存在中毒-代谢异常、暂时性癫痫性失忆或其他癫痫疾病。
五、脑脊液检测
1、脑脊液细胞计数、蛋白质、葡萄糖和蛋白电泳分析:血管炎、感染或脱髓鞘疾病疑似者应进行检测。快速进展的痴呆患者应行14-3-3蛋白检查,有助于朊蛋白病的诊断
2、脑脊液β淀粉样蛋白、Tau蛋白检测:AD患者的脑脊液中β淀粉样蛋白(Aβ42)水平下降(由于Aβ42在脑内沉积,使得脑脊液中Aβ42含量减少),总Tau蛋白或磷酸化Tau蛋白升高。研究显示,Aβ42诊断的灵敏度86%,特异性90%;总Tau蛋白诊断的灵敏度81%,特异性90%;磷酸化Tau蛋白诊断的灵敏度80%和特异性92%;Aβ42和总Tau蛋白联合诊断AD与对照比较的灵敏度可达85%~94%,特异性为83%~100%。这些标记物可用于支持AD诊断,但鉴别AD与其他痴呆诊断时特异性低(39%~90%)。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检测和样本处理方法。
六、基因检测
可为诊断提供参考。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基因(APP)合早老素1、2基因(PS1、PS2)突变在家族性早发型AD中占50%。载脂蛋白APOE4基因检测可作为散发性AD的参考依据。
近年来,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怎么预防阿尔茨海默病一直是相关部门致力研究的问题,努力的寻找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预防工作,降低疾病的发生率。以下是关于如何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一:智力训练
勤于动脑,以延缓大脑老化。有研究显示,常用脑,常做有趣的事,可保持头脑灵敏,锻炼脑细胞反应敏捷度,整日无所事事的人患阿尔茨海默病的比例高。老年人应保持活力,多用脑,如多看书,学习新事物,培养多种业余爱好,可活跃脑细胞,防止大脑老化。广泛接触各方面人群,对维护脑力有益。和朋友谈天,打麻将、下棋等,都可激荡脑力,刺激神经细胞活力。
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二:精神调养
人们常说,“笑一笑,十年少”,这说明精神之凋养重在调节七情之气,注意保持乐观情绪,应节思虑、去忧愁、防惊恐,要宁静无惧,恬淡虚无,与世不争,知足常乐,清心寡欲。做到外不受物欲的诱惑,内不存情感的激扰。这样气血调和,健康不衰。注意维持人际关系,避免长期陷入忧郁的情绪及患上忧郁症,避免精神刺激,以防止大脑组织功能的损害。另外,家庭和睦可以保持心情愉快,能增强抗病能力。
一、阿尔兹海默病的症状40岁以上起病,起病隐袭,进行性加重,无缓解。一般病程为5-8年。早老型病情严重,脑萎缩明显,脑病理改变突出,常在起病后第二年出现局灶性颞叶病变症状,各种神经系统病变如上下运动神经元无病变、帕金森综合征和肌阵挛性癫痫多
后来才知道,其实老人就是典型的老年性痴呆症患者,以前也有走失的情况,不过超不过一天就找到了,这是离家时间最长的一次。老年性痴呆症是老年人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在65岁以上的老人中,有10%的人患有此病,85岁以上老人中则几乎近半。而对那些已经出现老年痴呆症状的患者,釆用食疗方法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因此,常玩保健球能有效地减缓脑部的老化速度,避免老年痴呆症的发生。
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常用药脑复康:本品可直接作用于大脑皮质,激活、保护并修复大脑神经细胞,起到提高记忆力、防止发生痴呆的作用。如何区别阿尔茨海默病与健忘抱怨记忆力不好是件常有的事情。所以综上所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遗忘是不光忘记了事件的细节,而且是忘记了事件本身。维持体重营养不良和体重的维持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是很重要的方面。
Hash:de930c1ddef8ac5409a4260e4d743bdc6c7c7f51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