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1 06:03:13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教你科学认识“中药不良反应”

BY:Dreama 2024-07-01 06:03:13 595 ℃

中国有句老话“是药三分毒”。药物,不论是中药还是西药,也不论说明书上标明“有毒”还是“无毒”,都有可能产生“药物不良反应”。换句话说,是药就都具有治病与致病的两重性,想要让它们成为有利于人类的“好东西”,就看人们如何把握和应用了。关于“药物不良反应”已经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我国每年约有250万人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19万人因此死亡,全世界的死亡病例有1/3源于不合理用药,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撤架的药物甚至比新上市的还要多。

近年来国内外出现一些中药不良反应事件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与疑惑,比如比利时的减肥茶事件,含马兜铃酸中药而导致的肾损害甚至发展成为尿毒症,被炒作为“中草药肾病”,又如日本将小柴胡汤制剂广泛用于治疗各种肝炎,且长期服用,结果出现间质性肺炎……

中药不良反应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和西药的不良反应有什么不同?我们应该如何减少和预防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呢?

准确地讲,西药的不良反应存在于药物本身,正如我们在药品说明书上看到的,某种药物会具有产生某些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这是化学类药物本身的性质和缺陷。而中药虽然本身可能具有一定的毒性,但其不良反应大多存在于不正确的辩证治疗或配伍以及使用中。解析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您所服用的中药配伍是否合理?

在中药古籍中,早就有“七情和合”、“配伍禁忌”等一系列论述。《马书》中说;“药不执方,随宜而用,当病而止。凡病,人物皆然。”其中,随宜而用,是说要根据适应症使用;当病而止,是说取效即可,不能滥用;人物皆然,是说对人和动物都是一样的。中医用药不同于西药,讲究辨证、配伍,却又注意配伍禁忌。如果违反了这些原则,就可能会出现所谓的“中药不良反应”情况。

中医用药组方中各味药既有适应证,又有禁忌证,十八反、十九畏、孕妇用药禁忌等不可忽视,合理组方非常重要。清代孙星衍、孙冯翼合辑的《神农本草经》最先将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总结为七情,即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相反”一词就是源于此,指“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不合理的配伍,自然会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

您是否知道某些中西药是不可以同时服用的?

有些人喜欢把中西药“合”着吃,认为这样“火力猛”、见效快。殊不知有些中药和西药是不能一起服用的。

常见的不可以配伍服用的一些中西药比如山楂五味子乌梅等与磺胺类药物;蜜炼 川贝枇杷膏与感冒清片;羚羊感冒片与复方阿司匹林片;复方丹参片与藻酸双酯片(PSS);消渴丸与优降糖片;炎得平片与螺旋霉素片;藿香正气水苯妥英钠片;大山楂丸麦迪霉素片;六味地黄丸利福平片等等。

体外配伍中、西药注射剂联用易发生体外配伍禁忌。如喹诺酮类注射剂与鱼腥草等配伍,易产生絮状沉淀;清开灵注射液与诺氟沙星、硫酸卡那霉素小诺新霉素、硫酸妥布霉素、维生素B6葡萄糖酸注射液配伍均会发生沉淀。

您是否注意服用中药期间有一些饮食禁忌

药有药性,食有食性,两性相悖则不利于病人,因此,服用中药常有饮食禁忌。医生应将必要的禁忌、用药风险对病人做出适度提示,让其注意并做出选择。

如服发汗药忌生冷,调理脾胃药忌油腻,消肿理气药忌豆类,止咳平喘药忌食鱼腥,高烧患者应忌油。地黄何首乌蜂蜜、蒜、萝卜土茯苓威灵仙忌茶,薄荷忌鳖肉;鳖甲苋菜等。另外,由于疾病的关系,在服药期间,凡属生冷、粘腻、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应根据需要予以避免。

提醒您关注药物剂量是否恰当

有些中药的活性与用量有关。

甘草1~3克能调和药性,5~15克能益气养心,大量服用或小量长期使用,病人可出现脘闷、水肿低血钾压升高等;红花量小和气养血,量大活血化瘀;苏木量小和血,量大破血;升麻少用清热解毒,多用升阳举陷;麦芽小剂量消食化积、疏肝解郁催乳,大剂量单用消散力强,耗散气血而回乳;附子中含有乌头碱,小剂量使用具有治疗 用,剂量过大或使用不当就会引起中毒;过量服用肉桂就会引起血尿

同时我们应尽量避免长期用药,避免慢性蓄积,中药活性成分含量低,作用缓和而持久,但慢性病人长期服用,往往随之产生不良反应。大黄作为泻药(用量1~5克)不能长期服用。长期使用黄花夹竹(含强心苷),会发生洋地黄样蓄积中毒。胖大海作为保健饮料长期泡服,易致大便溏泻、饮食减少、脘腹痞闷不适而消瘦。长期服用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等,会因蓄积而出现慢性汞中毒等等。肾病病人长期小剂量使用含马兜铃酸制剂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

请您服用中药时注意来源与炮制方法等其他人为原因

中药来源品种不当,也会引发”不良反应”。

桑寄生本无毒,但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桑寄生就会含有相应的有毒成分;

药材未经炮制或炮制不当,如经过炮制后的法半夏没有什么毒性,但生半夏却是有毒的;中药煎煮不当,如煎煮时间不足可能引起毒性反应;受到污染或变质的中药可以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此外,服用者的个体差异也是出现“中药不良反应”的因素之一。人与人存在着年龄、性别与体质差异,比如很多报道指出女性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比男性多,又如妇女哺乳期就对许多药物反应敏感,幼儿和老年人也比成人易于发生不良反应,估计与药物代谢速度较成人慢、肾脏排泄较差或对药物作用的感受性较高有关。体质不同,也存在着正常的生物学差异,由于基因多态性个体差异,有的人对于某些药物耐受性较差或“超敏”,易于出现过敏反应。

另外,在病理状态下,机体功能紊乱,抗体低下,以及素体虚弱、营养不良疲劳、精神奋亢等均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中药知识点点滴:

.十九畏指:硫黄畏朴硝;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郁金;川乌、草乌畏犀;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五灵脂

.十八反指:甘草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萎、半夏白蔹白及;藜芦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山楂五味子乌梅等与磺胺同时使用就会引起血尿;

.蜜炼川贝枇杷膏感冒清片:蜜炼川贝枇杷膏中含有大量蜂蜜,感冒清片中的退热成分与蜂蜜能形成复合物,减少药物的吸收速度,使退热作用减弱。

.羚羊感冒片与复方阿司匹林片:羚羊感冒片系碱性中成药,复方阿司匹林片系酸性药,两者合用后疗效降低。

.复方丹参片与藻酸双酯钠片(PSS):二者都具有活血化淤,降低血脂,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二者联用,尤其是血小板减少出血倾向的患者,极易诱发内脏自发性出血。

.消渴丸与优降糖片:消渴丸是由黄芪生地黄、天花粉、优降糖组成,与优降糖片同服,若一日三次服用,优降糖超剂量,易导致低血糖休克

.炎得平片与螺旋霉素片:中成药炎得平主要成分是穿心莲,其抗感染作用是通过促进白细胞吞噬功能而达到,而螺旋霉素能抑制穿心莲的促进白细胞吞噬功能,也就抑制了穿心莲的疗效。

.藿香正气水与苯妥英钠片:藿香正气水中含有乙醇。乙醇是一种药酶诱导剂,它能增加肝药酶活性,加速苯妥英钠在体内的代谢,使其半衰期缩短,临床疗效降低。

.大山楂丸与麦迪霉素片:大山楂丸中的神曲麦芽中含有多种消化酶,麦迪霉素可使之失活。同时中药神曲、麦芽中的消化酶也能明显降低麦迪霉素的抗菌疗效。

.六味地黄丸与利福平片:六味地黄丸中含有山茱萸,内含有机酸,与利福平同服,能增加利福平在肾脏的吸收,从而加重对肾功能的损害。

​孕妇用药不良反应,中药篇

对于孕妇来说中药可能更具有危险性,因为中药的成分复杂,导致不良反应和畸形的原理不明,所以孕妇的疾病必须找清原因对症下药,在用中药时必须十分小心,注意其的不良反应和致畸作用。虽然临床上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但为了宝宝健康,此药应忌用。

乱用中药也有不良反应

摘要:乱用中药也有不良反应,日前,包括感冒清胶囊、维C银翘片颗粒等在内的278种中成药价平均降价15%。不少市民见药便宜,就买来自行治感冒。专家提醒,乱用中成药也可能有不良反应,尤其是中药注射剂。“治病买药不能光看价格..

如何防范中药的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是每种药物都会有的毒副作用,只是不同的药量作用于不同的人群反应不同而已,那么生活中如何防范中药的不良反应呢?近年来,随着中西药联合应用和中西复合制剂的出现,药物配合不当,亦可引起不良反应。据报道,同时使用7~8种药物的病人,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左右,而同时用药超过11种以上者则不良反应的

Hash:baab8b0530344ec116d75c532ee4387bf7d12eee

【声明】本文由用户Dreama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