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6 21:48:16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夏日护胎攻略预防中暑是关键

BY:Kirima 2024-07-16 21:48:16 807 ℃

孕妇中暑轻则头晕胸闷、多汗、恶心,重则高热昏迷抽搐,不仅严重影响孕妇的健康,还可能使胎儿发生不可挽回的损失。孕妇中暑时母体高温所引起的直接危害有可能造成胎儿先天性畸形或异常发育。同时可发生液循环障碍,影响子宫胎盘绒毛之间的营养和气体交换,导致胎儿供血不足、缺氧,严重者会导致胎儿宫内窘迫胎死宫内死产早产等。严重的中暑如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母儿双亡。所以,夏季消暑,预防中暑关系到母亲和胎儿的安危,不可轻视。一、孕妈居家宜静,生活作息有讲究(1)心静自然凉:夏季三伏天,气候湿闷,气压偏低,给人透不过气的感觉。孕妇在精神、心理等方面,应息其怒,静其心,安其神,使神经系统处于宁静状态。在日常生活中要心平气和,切不可烦躁激动,因躁生热。常言道:心静自然凉。(2)生活规律:孕妇的生活要有一定的规律,做到早睡早起身体好。一般傍晚太阳落山,气温稍有下降,晚上早些休息。早晨6-7点起床,可适当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体育活动,这有利于提高体温调节功能,增强对热的耐受力;午饭后,适当午睡空调开放应该定时,每天要开窗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清新。(3)讲究卫生孕妇代谢旺盛,油脂分泌多,出汗更多,阴道分泌物也会增加、白带增多。夏天应经常洗澡,以保持皮肤清洁,预防痱子毛囊炎等皮肤问题。洗澡温应适中,最好和体温差不多或者略高于体温。洗澡的时间不要过长,以10分钟左右为宜。洗澡时浴室的温度最好设定在26℃到28℃左右。洗澡水过热会加速血液循环,导致胎儿宫内缺氧,更不能用冷水洗澡,以免引起宫缩。孕妇出汗多时,衣衫要勤换勤洗,以防暑湿浸袭导致疾病。孕妇要经常清洗外阴,勤换内裤,以免外阴疖肿毛囊炎阴道炎的发生。(4)居室通风:防中暑最重要的是室内通风,千万不要经常门窗紧闭。 上或傍晚的时候最好开窗、开门通风,中午炎热时则可以开空调或电扇,尽可能把室温降至26°C左右,避免中暑。二、防晒措施要做好,降暑必备品随身带1、防暑降温药品随身带夏季,阳光直射,如果不做任何防护就出门,很容易晒伤皮肤和中暑,因此,出门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夏季每天上午10点至下午3点是阳光最强烈的时间段,这段时间不宜出门。如果出门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等。夏天出门,一定要准备充足的水以备饮用。此外,防暑降温药品也是出门必备的物品,这些药物包括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2、注意防晒很重要散步对孕妇来说很合适,但在夏天散步一定要注意防晒,选择在早晚阳光不太强、温度不太高时出去散步,而且尽量去阴凉的地方。防晒对孕妇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孕妇的皮肤更敏感、更容易被晒伤,加重妊娠斑。因此,孕妇在阳光强烈时外出,一定要打伞或戴遮阳帽。夏天多雨,孕妇外出除了有滑倒的危险外,空气不流通的场所,闷热的天气还使孕妇容易出现胸闷气短心慌甚至昏厥的情况,因此阴雨天尽量减少外出。3、出门准备水和消暑饮料夏天出门旅游,一定要准备充足的水和消暑饮料,如:绿豆汤、西瓜汁、番茄汁菊花茶、可在这些饮料中加少许食,随时饮用。防暑降温药品也是出门必备的物品。当天气十分酷热时,不论在户外从事什么活动应该放慢速度。4、人多密集的地方尽量远离孕妇尽量不到地、超市、电影院、KTV包间、拥挤的公共汽车去,这些地方空气不流通,人员嘈杂、气味难闻。孕妇对缺氧和低血糖十分敏感,夏季易于中暑和晕厥而发生危险。三、夏季睡眠时间有讲究夏季日长夜短,气温较高,人体正处于新陈代谢旺盛时期,消耗较大,极易产生疲劳感。而充足的睡眠对恢复体力、赶走疲劳非常有效。合理而有效的睡眠可使人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不但有利于工作和学习,还可预防中暑。夏天的最佳入睡时间是9:30-10:00,最佳起床时间是6:30-7:00,每晚的睡眠要保证在8小时以上。孕妇最好有一定时间的午睡,大约半小时就可以了。睡觉时不可贪凉,更不能迎风而卧,空调将室温调至26度左右,风扇和空调不能直吹孕妇。可将室内放些水以湿润空气。睡觉时要将毛巾被或凉爽被盖住腹部和腰部,以免受凉。四、选择柔软透气的衣物孕妇夏季要选择 舒适、宽大、清凉的衣物,尤其是利于排汗的衣物更好,建议穿宽松、棉质的衣物,柔软、透气、吸汗。穿棉质衣物比较透气,浅色的衣服可以反射阳光,两者结合起来就不至于使体温过高。另外,孕妇的衣服一定要勤洗勤换,当排汗不畅对孕妇来说容易引起皮疹皮肤感染等。胸罩腰带不宜束缚过紧,以免引发乳腺增生和影响乳房发育,直接影响母乳喂养。腹部束缚过紧会影响胎儿的发育。贴身衣裤最好也选择真丝或棉质的。孕妇中暑怎么办:1.如发现孕产妇中暑的症状,应立即离开高温环境,到通风较好的凉爽处休息。2.解开衣服,多饮淡盐水或服十滴水、仁丹、解暑片、藿香正气水等,短时间内即可好转。3.出现高烧昏迷抽搐者,应让患者侧卧、头向后仰,保证呼吸道畅通。在呼叫救护车或通知急救中心的同时,可用湿毛巾或用30-50%的酒精擦浴前胸、后背等处。4、及时到医院积极处理。五、孕妇夏季饮食注意事项夏天由于暑热,人们的胃口欠佳,孕妇的消化功能更差,因此饮食应有规律,定时定量。吃的食物应以温软、平和,易于消化、清淡富有营养为宜,适当多吃些新鲜蔬菜、瓜果及鱼、、鸡、瘦肉豆制品等。还可以吃些藕粉莲子粥、苡仁粥、薄荷粥等,少吃油条烤饼肥肉等厚腻之物,以防生湿、生热。夏日不宜高脂厚腻荤腥饮食,不宜辛辣饮食如肥猪、牛、羊肉辣椒、辣酱、胡椒粉咖哩粉生姜等应尽量少吃。不要喝咖啡、茶和酒。高温气候要少吃多餐,多喝水,多吃流食,多吃蔬菜和水果等,应予清淡饮食为佳。夏季还要提醒孕妇注意食品卫生,这对于保护母体和胎儿的营养很重要,孕妇最好选择新鲜的食品,不吃在冰箱保存的过夜食品,也不能吃在外放置时间过长的食物。夏季孕妇不宜在街边小摊或饭店进食,以免食物不洁吃坏肚子。孕妇还要注意营养均衡多样的食品。要适量多吃新鲜蔬果,多吃新鲜豆制品,可以常吃鸡肉丝、猪肉丝、蛋花、紫菜香菇做成的汤。为了防止发生妊娠糖尿病西瓜子等糖分比较高的水果要适量吃,荔枝可能上火,也不宜吃得太多。由于孕妇容易便秘,可以多吃一些五谷杂粮以及粗纤维的蔬菜。六、合理科学补充水分夏天由于气温极高,人体会大量出汗,因此及时补充水分是防暑的有效手段之一。夏天里要养成经常喝水的好习惯,每天喝2升水,因为夏天出汗多,孕妇代谢旺盛,所需水分较多,因此不要等到口渴时再喝水,因为口渴时就表明身体已经缺水了,同时吃饭时多喝汤,可以补充因出汗丢失的盐分。另外,夏季人体容易缺,总会有倦怠、疲乏之感,喝些含钾的茶水可缓解这种情况。夏季并不只是喝水才能补充水分,夏季的时令蔬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桃子、西瓜、甜瓜、乳制品等水分含量都较高,都可用来补充水分,而且这类食品还含有其他营养物质,对身体十分有益。淡绿茶水,含有茶多酚、芳香油矿物质蛋白质维生素营养成分但各种茶所含成分不同,绿茶量极为丰富,锌元素对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喜欢喝茶的孕妇可以适量喝点淡绿茶,淡绿茶对加强心肾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消化、预防妊娠水肿、促进胎儿生长发育,是大有好处的。要上班的孕妇,起床后喝一杯新鲜的温白开水。在上班后、下班前,也可以喝一杯水孕期多喝水可避免脱水,还可以降低血液的粘稠度,易于让更多的养料氧气供给胎儿。有些水孕妇尽量少喝,如生水,不洁不能喝;浓茶鞣酸,对胎儿骨骼发育有影响,鞣酸还会妨碍铁的吸收,导致孕期贫血可乐汽水类饮料,只含糖精、色素、防腐剂,会越喝越渴,增加患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其中所含的咖啡因还会导致胎儿发育异常。冰镇的饮料、冰棍、冰激凌,会导致胃痉挛、缺血,出现胃痛腹胀消化不良。胎儿对冷刺激敏感,可降低胎儿的免疫力抵抗力。也不能用啤酒解暑,其中少量的酒精和冰冷都是对胎儿有不良刺激。可以喝点绿豆汤绿豆汤特别能解暑。但孕妇可少量喝些,但不适合长期喝,绿豆属阴,对于那些性冷脾弱的人来说不适合长喝。在煮绿豆的时候,可加些红豆大枣一起煮,可补气养血。(本文转自妇幼专家赵天卫微博:http://blog.sina.com.cn/zhaotianwei,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69c130102e9sr.html)(责任编辑:Viola)

预防中暑,了解中暑信号是关键

中暑是夏季老年人最常遇到的疾病之一,老年人中暑之后会严重的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有的老年人中暑时候会有一些疾病症状的,像头晕,恶心,吃不下去饭,全身无力,老年人一旦发现自己有这样的情况,就要立刻去医院介绍检查和治疗。那么老人在夏季要知道预防中暑的相关知识。65岁以上的老人特别容易受到炎热天气的影响,其

一年最热的“中伏”来了 预防中暑很关键

中伏天预防中暑中医理论认为:暑为火热之气所化,暑气太过,伤人致病,则为暑邪。暑为夏月炎暑,盛夏之火气,具有酷热之性,火热属阳,故暑属阳邪。暑邪伤人多表现出一系列阳热症状,如发热、心烦、面赤、烦躁、等症状,称为中暑。如未得到及时处理,则会进一步出现面色苍白、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症状。严重者还可出现高热、意识恍惚、休克昏迷,甚至有生命危险。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应当迅速离开高温环境。如有发热、虚脱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三伏天预防中暑是关键

三伏天天气是一年当中最炎热的时候,同时也是暑气最重的时候,此时被炎热的天气所笼罩这,这么炎热的天气,人们应该做好防暑工作才是关键,这样才能避免中暑的情况发生。人们只有具体了解如何预防中暑,这样才能更好的避免中暑。三伏天不仅需要防晒,同时也需要防暑,在高温的环境下容易导致体温失去平时,导致体内的水分失去,长时间下来,没有得到及时补充水分,就容易出现中暑。

Hash:7107f8d42a04d3dab5eda4019631e4beb263be95

【声明】本文由用户Kirima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