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22 10:22:23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深秋养生防寒有奇效

BY:大叔18岁 2024-07-22 10:22:23 266 ℃

深秋时节,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差增大。时值深秋,气温骤降,秋风萧瑟,万物凋零。中医认为,深秋养生不仅可以防治各种疾病,还能够为寒冬的到来做好充分的准备,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改善体质。人体容易遭受各种疾病侵袭,因此须从饮食等方面加以注意。那么深秋养生防寒有否奇效呢?深秋养生要注意什么呢?下面为大家具体介绍。

深秋养生要注意四个方面

1.早睡早起

深秋的气候已有了几分寒气,清晨地气清爽,养生宜早睡早起,这样可使心境安逸安静,神气收敛,避免肺气受燥邪的损害,保持肺的清爽功能。而且,在清晨清凉的空气中适当做一些运动,可以提高机体抵御寒冷的能力,当然运动量不宜过大,以免出汗着凉。

2.适当秋冻

深秋昼夜温差较大,早晚气温较低,健康人不可顿添厚衣,宜稍穿薄衣,稍带寒冷,民间有“春捂秋冻”即是此意。中医认为,深秋适当地“冻冻”,有利于增强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3.养心宁志

深秋的景象凋零肃杀,易引起伤感抑郁的情绪。因此,深秋养生要特别注意保持心情宁静。在秋高气爽时,不妨携同亲友外出旅游,登高望远,陶冶情操,增进健康。另外,如果秋季抑郁情绪比较严重,或者有秋季抑郁症的症状的话,就要尽快咨询心理医生,寻求心理治疗了。

4.调配饮食

深秋的气候越来越干燥,因此,深秋养生饮食宜清润,避免老姜、生、生蒜、胡椒花椒芥末等辛辣香燥之品及熏烤、肥腻之食,要多吃润肺生津的食物,如芝麻核桃蜂蜜甘蔗柿子香蕉荸荠橄榄百合银耳萝卜、鳖肉、乌骨鸡、鸭蛋豆浆、乳品等。其中甘蔗、梨虽可以清肺润燥,但由于梨、甘蔗性寒,脾胃虚寒和胃腹疼痛的人不宜食用。

深秋养生防寒有奇效

一、百合清热润肺,滋补益中

百合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脱甲秋水仙碱维生素等,是老幼皆宜的营养佳品。中医用百合作为止活血、清肺润燥、滋阴清热、理脾健胃的补药。现代研究表明,百合具有明显的镇咳、平喘、止血等作用,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和增加液体免疫功能的活性。百合还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将百合洗净,煮熟,放冰糖后冷却食用,既可清热润肺,又能滋补益中。

二、大枣补气益血,健脾益气

:据中医专家讲,大枣不光是甜美食品,还是治病良药。大枣性味甘平,入脾胃二经有补气益血之功效,是健脾益气的佳品。中医常用大枣治疗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失眠等症。根据药理研究,大枣有保护肝脏、降低血脂等作用。专家介绍说,大枣虽然味甘、无毒,但性偏湿热,故不能多食,尤其内有湿热者,多食会出现寒热口渴胃胀不良反应

三、红薯:清肠防便秘

红薯:我国医学工作者曾对广西西部的百岁老人之乡进行调查,发现此地的长寿老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习惯每日食红薯,甚至将其作为主食。红薯含有丰富的淀粉维生素、纤维素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还含有丰富的、磷、钙等矿物元素亚油酸等。这些物质能保持血管弹性,对防治老年习惯性便秘十分有效。另外,红薯是一种理想的减肥食品,因其富含纤维素和果胶而具有阻止糖分转化为脂肪的功能。

四、枸杞:解热、治疗糖尿病

枸杞:枸杞具有解热、治疗糖尿病、止咳化痰等疗效,而将枸杞根煎煮后饮用,能够降血压。至于枸杞茶则具有治疗体质虚寒、性冷感、健胃、肝肾疾病、肺结核便秘、< a href='/tag/408' target=_blank>失眠、低血压贫血、各种眼疾、掉发、口腔炎、护肤等作用。但是,由于枸杞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患有高血压、性情太过急躁的人最好不要食用。相反,若是体质虚弱、常感冒抵抗力差的人最好每天食用。

女性搞定“下半身”预防秋冬季节痛经

1.一定要注意腰部保温

女性的腰部纤细迷人,但它不仅是风景,也是一处健康敏感区。秋冬季若经常穿低腰裤,腰部就容易受凉,下半身就容易着凉,直接导致女性宫寒。女性宫寒就会造成手脚冰凉痛经等症状。

2.注意保持腹部温热

下半身着凉直接导致女性宫寒,除了手脚冰凉、痛经外,还会造成性欲淡薄,缺乏欲望。宫寒造成的淤血,导致白带增多,阴道内卫生环境下降,从而引发痛经、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因此做好腹部的保暖工作,女性就可以避免许多妇科疾病。

3.注意保持下半身血液循环畅通已经私处的干爽透气

下半身缺乏运动会导致盆腔淤血,导致痛经加重,同时对心脏和血管也没有好处,还会导致女性乳房下垂。另外,女性阴部常年湿润,如果能充分地通风透气也能减少患上妇科病的可能性。私处湿气太大,容易导致霉菌性阴道炎引发女性痛经。尽量少使用不透气的卫生护垫。

4.饮食得当,劳逸结合

女性在饮食上要当个“杂食动物”,每天4种以上果和蔬菜,每星期吃两次鱼,另外在早餐时摄取各类谷物和奶制品,适当补充纤维素、叶酸、维生素 C和维生素E月经期禁食腥冷辛辣等刺激食物,均可有效预防痛经。另外,有痛经的患者要注意经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可照常工作与劳动,但要禁止剧烈运动,如打球、游泳、赛跑、扛挑重物等,以免发生经血过多或闭止不潮,致气血损耗或气血运行不畅,使痛经反复发作。一些白领妇女有经行腹痛者,不可长期以一种坐势伏案电脑旁,应适当走动,使气血畅通。

秋季3大养生常识

1、足部保暖

常言道:“寒露< /a>脚不露。”寒露过后,气温逐渐降低,因此市民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同时夏季的凉鞋基本可以收起来,以防“寒从足生”。市民可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这样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

脚自古就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说。从养生理论看,脚离人体的心脏最远,而负担最重,因此,这个地方最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好,再加上脚的脂肪层很薄,保温性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响。研究发现,脚与上呼吸道黏膜之间有着密切的神经联系,一旦脚部受凉,就会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纤毛运动减弱,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足部保暖格外重要。

2、适时添衣

另外,寒露过后,天气寒冷,老人、儿童和身体体质较弱的市民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俗话悦“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者,则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

换季穿衣服别换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为主,“不穿单衣”也是寒露养生的重要一点。寒露时节,在起居上,更要合理安排。研究认为,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能力增强。当环境气温降低后,人体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因此,为了及时预防感冒,要适时更衣。同时,还应随时备好急救药品,防止因气温骤降而引发哮喘中风心肌梗死等突然疾病。

3、朝晚蜜

寒露是热与冷交替的秋季的开始。在秋天里,秋燥是让人烦恼的一件事。养生专家提出,对付秋燥的最佳饮食良方就是:“朝朝盐水,晚晚蜜汤”。发现皮肤越来越干燥,不少人以为,只要多喝水,就可以补充水分啦。真相却是,光喝白开水,水分反而易流失。不过,如果在白开水中加入少许食盐,情况就大不同了,这种方法,与补充生理盐水是一个道理。

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现代医学证明,蜂蜜神经衰弱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肺病等,均有疗效。在秋天经常服用蜂蜜,还可以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因此,当秋天来临之际,最好“晨饮淡盐水、晚喝蜂蜜水”,以保身体健康!

秋季泡脚养生 秋季泡脚最佳时间

秋季泡脚的最佳时间

晚上九点的时候,人体的肾经在此时气血是衰弱的,所以在此时进行泡脚,帮助增加身体的热量,血管扩张,可帮助活血,促进 环,滋养肝肾的同时有助提高睡眠质量

秋季泡脚的偏方

杏仁茶叶

叶和绿茶放在水里面煮,然后先在水热的时候洗脸洗手,然后在用凉下来的水洗脚。20天为1个疗程。可滋润皮肤,消炎杀菌,补充维生素矿物质,防治皮肤萎黄、黯黑、粗糙及痤疮疥疮

当归桂圆

当归40g,桂圆肉25g。将上药加清水适量,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与2500ml开水一起倒入盆中,先熏蒸擦洗面部,待温度适宜时泡洗双脚,每天1次,每次熏泡40分钟。可养血益颜。适用于黑色素沉着皮肤老化等。

山楂当归方

山楂、当归各16g,白藓皮、白蒺藜各15g。将上药加清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取一杯代茶频饮,余液与2000毫升开水—起倒入盆中,待温度适宜时泡洗双脚,每天1次,每次熏泡40分钟,10天为1疗程。补血疏肝,散郁祛瘀。适用于面部黄褐斑。尤其适用于产后服用避孕药而使面部长黄褐斑的妇女。

桂皮

缓解因肾病引起的浮肿(晨起眼睑、面部、脚踝部浮肿明显)。用桂皮花椒各15克,取少量的水放到锅内,连同桂皮花椒一起煮滚之后就倒出来,用冷水加入同样一半多就OK了,温度或许会有点烫,可以缓缓放入双脚。

小寒养生,推荐四款“养肾防寒”食疗方

冬季时节天气寒冷,中医说,寒为冬季的主气,寒气过重会损害人体的阳气,而小寒时节的天气是最冷的,可以说说小寒时节是疾病的高发期,为了避免疾病的威胁,我们要加强养生。中医介绍,小寒时节要注意“养肾防寒”,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四款养生药膳。山药羊肉汤

超级御寒食物,养生法让你增强御寒能力,冬季养生最重要是防寒保暖

一、超级御寒食物这两天全国各地区都遭到强冷空气的侵袭,这股冷空气将持续一周!这样强冷天气我们不仅仅要多添衣服注意保暖,而且还要多吃些御寒的食物。在寒冷的冬天,御寒食物有能让身体时常觉暖暖的效果。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些超级御寒的食物。超级御

夏季养生防暑更要防寒

炎炎夏日,早晨时气温就已经很高了。于是,不少人为贪图凉爽,早餐以冷饮代替热乎乎的豆浆和牛奶。这种做法在短时间内不会对身体产生影响,但长此以往会伤害胃气。这就是伤了胃气,并且降低了身体的抵抗力。在炎热的夏季时节一定要注意做好防暑工作,同时在防暑降温的同时别太过于追求寒凉,以免惹"病"上身。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指明了夏季养生的基本原则。此外,夏季还要预防腹泻、暑天感冒、中暑三种疾病。所以夏季不但要防暑、湿、热,还要防寒。

Hash:18ded01b9bb96a7fe864193b7040dec42b73970d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