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8 04:47:17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中医如何预防“脾湿”

BY:大叔18岁 2024-07-18 04:47:17 1876 ℃

脾湿现代人的常见体质之一,脾脏在人体脏器中具有:喜燥恶湿的特性。如果湿邪犯脾,就会引发一些消化道疾病。中医养生理论所说的脾胃与现代医学所说的脾胃是一回事吗?脾湿是如何形成的?对身体有哪些危害?我们现在来说说脾湿和它预防的事儿。

如何自我判断是否“脾湿”

1.清早洗漱时,看面色和舌苔——

早晨眼皮肿,是否有下眼袋?照镜子时发现舌体胖大、或舌边缘有明显齿痕?自己舌苔厚腻?

中医点评:确认是否脾湿,最准确的方法就是看舌的形态。健康人平时可以养成定期观察自己舌象的习惯,对照一些中医舌诊的图片,就可以发现自己健康问题的蛛丝马迹。在夏季,脾湿的人常常感觉口内粘腻,面色晦暗,发黄。

2.吃饭时,看食欲——

到该吃饭的时候,没有饥饿的感觉,而且什么也不想吃?吃一点东西就感觉胃里胀胀的?在吃饭过程中有隐隐的恶心感,好象吃下去的东西自己往上顶?

中医点评:中医五行学说认为脾具有“土”的特性,土很容易吸,所以湿气进入体内最容易伤脾。自检脾胃功能,就能发现你是否脾湿。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我们吃到体内的各种食物和水液,把这些物质转化为能够被人体利用的营养物质,为细胞新陈代谢提供能量。大多数人在夏季湿热环境中,都会出现食欲和消化功能下降。但也有一些人食欲不受影响,有较强的饥饿感,可是吃了东西后马上会有饱胀的感觉,这是胃强脾弱的表现,也是脾湿的征候。

3.工作时,看精神状态——

是否有胸闷的感觉,想长呼一口气才舒服?感觉四肢或身体沉重甚至有浑身酸疼的感觉?身体特别疲乏,懒得活动?活动时关节发紧,好象不灵活?有头昏沉、头脑不清爽的感觉?易困倦,有时记忆力减退?

中医点评:古人说“脾气一虚,肺气先绝”,说明脾与肺的功能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脾气虚到一定程度,肺金失养,就容易出现短气、少气懒言,动则气促肺气虚的表现。

4.感觉一下,你的体态——

饮食作息和原来一样,但体重明显增加?关节僵硬,起床时浑身酸痛?下肢水肿?

中医点评:湿气重的人还可能在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而且表现为虚胖的体征,更严重的人会出现 下肢水肿等问题。

5.入厕时,看大便——

大便稀烂不成形?大便基本成形但较软,而且大便完了总会有一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总有大便排不尽的感觉?

中医点评:确认是否脾湿,最便捷的方式之一就是看大便。正常大便是香蕉样软硬适度的条形。而如果像熟得过度的香蕉一样外形软烂、黏腻的大便就是脾湿的表现,说明身体消化功能异常。体内湿气过重时,小便往往表现为尿不多,甚至尿量很少或尿不净。有些女性白带量多,也是湿气的表现。

中医如何预防“脾湿”

脾湿的预防主要通过平时的饮食达到预防的效果。吐跟胃有关,泻跟脾有关。中医认为凡是表现为吐的,统统和胃相关;凡是表现为泻的,统统和脾相关。脾湿,也会导致腹泻,因为湿为阴邪,是要向下走的。这样的腹泻有时候并不一定是因为病菌,而是脾胃功能紊乱造成的,所以不应该一见腹泻就使用抗生素。脾和胃经常是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平时饮食不调,严重时"上吐下泻",说明脾胃都有问题。所以预防脾湿,健脾和养胃是分不开的。

脾运健则湿不内生所以只要平时注意保护脾胃不随便吃生冷、油腻的食物和寒凉败胃的药物就不会有脾湿。预防"脾湿",应先从改变生活习惯开始,注意开窗通风,晒被褥,少吃冰冷、甜食,少吃油腻、少饮酒。中医认为,肥胖的人多属痰湿体质,所以更应适当多吃些薏米(可熬粥)、冬瓜苦瓜、红小豆类食物,以祛痰湿

中医8法教你排除身体湿气

排除体内湿气有8法

1、红豆薏米粥:不需按什么比例,每一次一样抓一把,洗干净后放在锅内里加水熬。熬好后就是去湿健脾的佳品了。薏米红豆粥还有“消肿”效用。

2、承山穴是去湿大穴 :承山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上,位于小腿肚子下方正当中)是除去人体湿气的最佳的穴道,其成效跟薏米红豆粥有异曲同工之妙。

3、炼站桩功:既可调动承山穴的能量,又没有任何痛苦悲伤。脚根要稍稍抬起,重心要落在脚掌前2/3处,也就是涌泉穴上,鼓舞了多气多的足阳明胃经,能增进人体气血的畅达;而腿肚子所受的力,恰是效用于承山穴。

4、勤运动:运动可以纾解压力、灵敏身体各器官,加速湿气排出体外。现代人动脑多、身体的力量消耗少,加上持久待在严密封闭空调内,很少流汗,身板调节控制湿度的能力变差。经 做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拳等“会流汗、有点喘”的运动,有助活化气血轮回,增加水的代谢。

5、热姜汁赶汗,在淋雨之后用此法可驱散身板湿气,预防感冒.

6、每天以热水泡脚,要坚持,也能够去寒湿。

7、拔火罐:在受凉(受湿)部位拔火罐,止痛成效较好(可拔出湿气温)。

8、潮湿季节多吃川菜:可用它来化解体内的湿气。

什么叫中医的脾不化湿?

中医说,脾的生理功能:脾主运化(西医说的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喜燥恶湿,脾的功能专门运化水谷精微(每天吃的饮食、水分),脾的运化功能失常,则人体内生水湿痰饮,中医称为脾不化湿。

常常导致患者饮食减少、腹胀、大便溏薄,易腹泻,也常因饮食不当而诱发哮喘咳嗽、神倦乏力气短懒言、语言低微、痰多质稠,舌质淡,苔薄白腻,脉象细软。

脾不化湿,导致寒湿、湿热

其中寒湿,以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身重为主要表现。

湿热,以腹胀、发热、便溏、乏力、皮肤发痒、舌红、苔黄腻、脉濡数为主要表现。

脾湿的调养:

每天在足三里天枢(肚脐左右两侧),神阙(肚脐),气海(肚脐以下),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旁),中脘(脐上)等穴位,用艾灸,每次30分钟,三个月才有效。

中药:参苓白术散(党参9克、茯苓9克、白术9克、炙甘草3克、炒扁豆12克、山药12克、薏苡仁12克、莲肉9克、陈皮6克、砂仁3克、桔梗3克、大枣5枚)。

此方专治脾胃虚弱之证,每日一剂,分两次饭后温服,每月七副。

饮食:

不吃寒凉之品,不食生冷肥甘、暴饮暴食

心理

不要思虑过度、情志抑郁,心态不好会导致各种疾病相继而生。

运动:

适当运动可以健脾,帮助消化系统恢复正常功能。

中医李东垣讲过:脾是后天之本,脾胃一病,百病由生。

脾湿的诊断详述

饮食减少、脘痞、大便溏薄,食油腻易腹泻,常因饮食不当而诱发哮证。

神倦乏力,气短懒言,语言低微,痰多质稠,舌质淡,苔薄腻或白腻,脉象细软。

脾湿的鉴别诊断:

1、脾虚脾虚,中医术语。泛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包括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型。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

2、脾阳虚脾阳虚证是指脾阳虚衰,失于温运,阴寒内生所表现的虚寒证候。又称脾虚寒证。

竹笋西瓜皮鲤鱼

西瓜鲤鱼汤鲜甜可口,具健脾利水、祛湿降浊的功效,同时能适应于湿脚气,症见足胫浮肿麻木,沉重无力,身重困倦,小便短少,大便不畅。亦可用于多发性神经炎血管神经性水肿特发性水肿慢性肾炎高血压、高血脂症、单纯性肥胖等属于湿浊内盛有上症者。

〔材料〕鲤鱼一条、鲜竹笋500克、西瓜皮500克、眉豆60克、苡仁10克、红枣3个、生姜3片。

此汤治症乃因湿浊蕴聚脾胃所致,治宜化脾之湿为主。汤中鲜竹笋性凉,味甘、微苦,其补益力虽逊,但清爽味美,更主要的是具有开膈消痰、通利二便之效,使痰湿秽浊之物从大、小二便排出,尤适于大便干硬量少者;西瓜皮性微寒,味甘、淡,功能利水轻身,配伍竹笋既可增强其利水之力,又可保留其味道之甘美;生苡仁性微寒,味甘、淡,功能清利湿热、健脾利水;眉豆、鲤鱼所含的蛋白质维生素B1等均甚丰富,既能健脾利水,又可使汤品清香可口;生姜性温味辛,既能辛散水气,又可使竹笋之通利而不伤脾阳。

〔烹制〕竹笋削去硬壳和老皮后,切成片状,用清水浸泡1日;眉豆、生苡仁及去核的红水洗后,稍浸片刻;鲤鱼宰后去鳃、内脏,不用去鳞,洗净;西瓜皮切片状后全部材料一起放入瓦煲内,加 清水2000亳升(约8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用文火煲约2个小时,调入适量食和生油便可。捞起鲤鱼、眉豆、生苡仁拌入酱油亦可佐餐用,此汤品可供2-3人用。

中医如何预防“脾湿”

脾湿是现代人的常见体质之一,脾脏在人体脏器中具有:喜燥恶湿的特性。如果湿邪犯脾,就会引发一些消化道疾病。中医养生理论所说的脾胃与现代医学所说的脾胃是一回事吗?脾湿是如何形成的?对身体有哪些危害?我们现在来说说脾湿和它预防的事儿。如何自我判断是否“脾湿”1.清早洗漱时,看面色和舌苔——早晨眼皮肿,是

中医帮痰湿宝宝健脾、祛湿、化痰育儿

痰湿宝宝的调养原则是健脾、祛湿、化痰,本文就是中医帮痰湿宝宝健脾、祛湿、化痰方法的介绍,主要是通过药膳食疗来改善宝宝的痰湿体质,具体食疗方清往下看: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痰湿体质的宝宝特点:1、宝宝体形偏胖,动作迟缓,容易疲倦;2、性格较安静,不喜欢活动;3、爱吃辛辣油腻的食物,爱吃甜食;4、容易恶心,

春季脾湿肝火旺易疲劳,中医推荐最给力祛湿中药食谱

砂仁的药理作用还有镇痛、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以及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等。砂仁的功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化湿行气病人表现为湿困脾土及脾胃气滞证,砂仁具有化湿醒脾、行气温中之效,治疗中焦气滞之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等证,尤以寒湿气滞者为佳。坚持服用能温中散寒,健脾益气。

Hash:03c1917612de8619308a8c5f23b6fa802a485774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