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7 22:04:18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大鱼大肉易患骨质疏松

BY:大叔18岁 2024-08-17 22:04:18 1068 ℃

大鱼大肉易患骨质疏松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那么,大鱼大肉易患骨质疏松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骨质疏松如何检查

骨质疏松是pornmer在1885年提出来的,但人们对骨质疏松的认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逐渐深化的。早年一般认为全身骨质减少即为骨质疏松,美国则认为老年骨折为骨质疏松。直到1990年在丹麦举行的第三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以及1993年在香港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上,骨质疏松才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并得到世界的公认: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胳疾病。每年的10月20日“国际骨质疏松日”。

影像学检查和骨密度

1.对于有局部症状的患者应摄取病变部位的x线片 即使无脊柱症状的患者也应摄取该部位的侧位片,以免遗漏椎体骨折。x线可以发现骨折以及其他病变,如骨关节炎、椎间盘疾病以及脊椎前移。骨质减少(低骨密度)摄片时可见骨透亮度增加,骨小梁减少及其间隙增宽,横行骨小梁消失,骨结构模糊,但通常需在骨量下降30%以上才能观察到。大体上可见因椎间盘膨出所致的椎体双凹变形,椎体前缘塌陷呈楔形变,亦称压缩性骨折,常见于第11、12胸椎和第1、2腰椎

2.骨密度检测 骨密度检测(bone mineral density,bmd)是骨折最好的预测指标。测量何部位的骨密度,可以用来评估总体的骨折发生危险度;测量特定部位的骨密度可以预测局部的骨折发生的危险性。

根据美国最新的国家骨质疏松症基金会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制定的治疗指南规定,以下人群需进行骨密度的检测:65以上的绝经妇女,尽管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这类人群仍有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如有骨质疏松症存在则应该进行相应的治疗;存在1个或1个以上危险因素、小于65岁的绝经后妇女;伴有脆性骨折的绝经后妇女;需根据bmd测定值来决定治疗的妇女;长期激素代替疗法的妇女;轻微创伤后出现骨折的男性;x线显示骨质减少的人群以及存在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其他疾病的患者。

通过与健康成年的bmd比较,who建议根据bmd值对骨质疏松症进行分级,规定正常健康成年人的bmd值加减1个标准差(sd)为正常值,较正常值降低(1~2.5)sd为骨质减少;降低2.5sd以上为骨质疏松症;降低2.5sd以上并伴有脆性骨折为严重的骨质疏松症。

测定骨密度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定量计算机体层扫描(quantitative computerized tomography,qct)测量bmd最为准确,单位为g/cm3,该方法不受骨大小的影响,可用于成人和儿童。但qct只能测定脊柱的bmd,骨赘会干扰测定值,而且费用较高,同时所受射线亦不可低估。

双能x-线吸收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接受射线较少、相对便宜,而且可重复性较qct高,可用于成人及儿童。dxa可以测定脊柱以及髋骨的bmd,可视为测定bmd的标准方法,然而dxa存在校正值的差别。建议使用同一台机器上对患者进行随访连续测定bmd。影响dxa测定的因素有脊柱骨折、骨赘以及主动脉等脊柱外的钙化。外周dxa可以测定腕关节的bmd。

跟骨的定量超声(quantitative ultra sound,us)可用于普通筛查,该方法费用低、便携且无电离辐射,但该方法不如qct和dxa准确,因此不用来监测治疗效果。

射线测量(radiogrametry),通常用于测定手的骨皮质情况,尤其是第二掌骨。该法可用于儿童的bmd测定,费用最为低廉。但该法不如dxa精确,而且对于bmd变化的敏感性不大。

大鱼大肉易患骨质疏松

1、大鱼大肉“吃”掉钙!

蛋白饮食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原因所在。

专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A:每天摄入80克的蛋白质,将导致37毫克的钙流失。B:每天摄入240克的蛋白质,额外另补充1400毫克的钙,将导致137毫克钙的流失。

这说明:额外补充钙并不能阻止高蛋白所引起的钙流失。这是因为过多的摄入大鱼大肉这些酸性食物,易使人们产生酸性体质。而人体无法承受液中酸碱度激烈的变化,于是,身体就会动用两种主要的碱性物质和钙加以中和。当体内的用光了的时候,就会启用身体内的钙,所以,过量摄入大鱼大肉而不注意酸碱平衡,将导致钙的大量流失。

这也是那些大款、常吃宴席(饮食特点是:肉多酒多油多菜少饭少)的人常常莫名其妙地感到疲倦、头晕、体力不支的原因所在!紧随其后的是赶上了“代谢综合症”(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脂肪肝痛风等等)的时髦病。

2、狂吃肉和蛋 导致“滚蛋”!

现在的孩子大都爱吃各种肉类,就是不爱吃蔬菜果,家长也认为:只要多吃富含铁的肉鱼蛋,蔬菜水果吃不吃无所谓。结果是:不但孩子的体重蹭蹭地往上“窜”,而且一检查照样患有缺铁性贫血

因为人们膳食中所摄入的瘦肉动物 脏、蛋黄中的铁多为三价铁,不易被人体吸收,只有在有维生素C和酸味物质(富含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等多种有机酸)存在的情况下,转化成二价铁才能被人体充分地吸收和利用。

维生素C和酸味物质在蔬菜和水果(如猕猴桃柠檬、鲜酸枣橘子草莓苹果)中含得最多。如果一味地只吃瘦肉、动物内脏、蛋黄等食物,而不吃或少吃蔬菜和水果,这些食物中的铁质就不能被人体吸收与利用,造成营养的极大浪费,出现缺铁贫血

3、老人饮奶 得不偿失!

牛奶含有5%的乳糖,通过乳酸酶的作用,分解成半乳糖,极易沉积在老年人的晶状体上,导致晶状体透明度降低诱发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生。

老年人可以选用虾皮虾米、鱼类、贝类、蛋类肉骨头海带田螺芹菜豆制品芝麻红枣、黑木等含钙高的食物来补钙,以天然食物为最佳。

4、空腹喝牛奶 营养“跑”光光!

有人喜欢清晨空腹喝杯牛奶就当早餐了,殊不知这种做法很不好。

食物经过了一晚上的消化吸收,胃肠道里几乎空空的了,如果早晨起来空肚子喝牛奶,就使牛奶还未等被机体充分的吸收,就顺着空空的胃肠道排了出去,造成营养的极大浪费。所以喝牛奶时最好吃些饼干、面包花卷馒头之类的碳水化合物,千万不要空腹喝牛奶。

5、抽烟喝酒营养“溜走”!

长期抽烟、喝酒破坏了维持良好健康所必需的维生素。抽烟会破坏体内维生素C——这种能预防癌症心脏病的营养素。

每天抽半包烟就会破坏体内25~100毫克的维生素C。每天喝一杯以上的鸡尾酒,享受飘飘欲仙的代价就是使体内维生素B1、B6和叶酸消耗掉,酗酒者缺乏维生素B1也是相当普遍的。

骨质疏松的危害有哪些

骨质疏松症被称为“无声杀手”,是因 人们无法感觉到骨质的慢慢流失,早期无症状,到妇女绝经后及中老年人感到腰酸背痛、腰弯驼背、身高变矮时,都认为是人到中年,人老骨脆是自然发展规律,不象对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立即危及生命,不象恶性肿瘤来去匆匆凶险可怕而受到重视。骨质疏松症的危害性有以下几点:

(1)骨折发生率高。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骨折,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如咳嗽可发生肋骨骨折。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并发骨折者高达12%。轻者可使活动受限,重者须长期卧床,给社会和家人造成很大负担。

(2)老年人骨折可引发或加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导致肺感染和褥疮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死亡率可达10%~20%。

(3)骨质疏松的危害性还在于它常常是默默无声、悄悄的发生。多数人没有明显症状,而随着年龄增加,骨钙在不断流失,一旦出现症状,骨钙常常丢失达50%以上,短期治疗难以奏效。

(4)发病率高。我国现约有900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其中骨质疏松发生率占60岁以上老年人的56%,在绝经后妇女发生率更高,约为60%~70%。

(5)经济负担大。在美国骨质疏松治疗费用每年至少上百亿美元,并且,由于其防治费用及患者对家庭成员的依赖,给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6)骨质疏松症的表现主要为疼痛,身材变矮,骨折。严重骨痛可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饮食和睡眠等,常使病人生活无规律,牙齿过早脱落,茶饭不思,痛苦异常。

酸性体质的人群易患骨质疏松症

现实生活中,骨质疏松症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它属于一种慢性疾病,那么骨质疏松症偏爱哪类人群呢?据专家证实,酸性体质的人易患骨质疏松症。

多种原因可致浑身“冒凉风”

当患者出现身体疼痛,特别是关节疼痛、冒凉风、红、肿、发烧等症状时,应该检查血沉、骨密度等。如果只是单纯的冒凉风,血沉还不快,那么这个“凉风”就不是病理性的,没有炎症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市民不需要紧张。建议做骨密度检查,因为骨质疏松也可以导致浑身冒凉风的症状,另外,纤维肌痛综合症风湿性多肌痛免疫力低下等也可以导致浑身冒凉风。

酸性体质易患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姜医师介绍,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很多,缺钙降钙素以及维生素D的不足都是主要原因。人体的正常环境是弱碱性,但受饮食、生活习惯、周围环境、情绪等因素的影响,人的体液很多时候都趋于酸性,尤其在摄入大量高蛋白、高糖分时,为了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身体就会出于本能动用体内的碱性物质来中和这些酸性物质。而体内含量最多的碱性物质就是钙质,它们大量地存在于骨骼中。所以在大量进食酸性食物的时候,身体就会自然地消耗骨骼中的钙质来中和血液酸碱性。众所周知,老年人容易骨质疏松,这与酸性体质有一定关系。酸性体质把人的血钙中和并沉淀,所以必须改善酸性体质补钙才能成功。

骨质疏松症可导致呼吸功能下降

姜医师介绍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多数都有腰背疼痛的症状,这也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疼痛可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还有很多患者在疼痛后出现身长缩短、驼背的症状,并且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骨质疏松症还会导致呼吸功能下降,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滥补钙可导致肾结石

姜医师介绍,许多老年人错误地认为,只要吃钙片就能防治骨质疏松。其实,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女性在绝经以后5~10年,男性在65~70岁一般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此后骨质就开始丢失。所以,35岁之前就要打好基础,老年人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许多人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如果血液中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引起肾结石血管钙化等并发症。治疗骨质疏松要根据病因,否则会出现并发症,比如继发性的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就非常有效;而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的,必须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盲目补钙没作用。

缺钙和骨质疏松是一回事吗

人体的骨骼主要是承担人的体重和保证人的运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结构,因此必须要足够的坚强。骨本身是由很多很密的网状组织构成的,包含蛋白质、矿物质(钙)等。如果某些原因导致骨含有的矿物质逐渐减少到一定程度,这样骨头就会变得很软弱,就没有足够力量去承担身体活动产生的力量,骨头也就比一 人更容易折断。

钙的流失往往是静悄悄的,往往很难被发现

骨头和人体整个状态有相似之处,每天都在生长的同时也在丢失,这个过程是无声无息的,自己是感觉不到的,等到骨质丢失到一定程度发生了骨折的时候往往才被发现。

骨质疏松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危害是怎样的?

骨质疏松到了一定程度骨头就会变得很软弱,最大的问题就是会折断。骨头一旦折断那么正常的生活规律没有了,只能躺在床上,另外还有疼痛,这样其他器官的功能就会出现破绽。

从食物中获取钙质来应对骨质疏松是一种好的方式吗?

营养学会推荐我们中国人每天钙的摄入量(成人)是800-1000毫克,我们平时吃饭能够得到的钙是400毫克左右,是不够的,需要补充。含改最好的食物是牛奶,每人一天一杯奶是有助于骨质健康的。另外补充一些钙剂(正规的、国家批准的)也是可以的。

缺钙和骨质疏松是一回事儿吗?

不完全是一回事儿。缺钙可以是骨软化也可以是骨质疏松,如果小孩儿缺钙更主要会导致软骨病,由于骨头强度不够会导致罗圈腿等骨头变形。老年以后往往是导致骨头变脆,抗骨折能力下降,这样就是骨质疏松。

酸奶能够达到牛奶一样的补钙的目的吗?

补钙最主要还是要通过食补,奶制品含钙量高,牛奶和酸奶都可以,特别是很多人喝牛奶不习惯的可以改成喝酸奶或者其他奶制品。

运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运动也是一个最基本的元素,应该从儿童时期就开始,小时候的运动对于钙的存储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应该在骨头没长成以前就要做非常多的有益的运动,这样身体就可以储存足够的钙质。成人后也要保证足够量的运动,比如青壮年可以做一些大运动量的球类运动,老年人可以进行走路、慢跑等。

大鱼大肉易患骨质疏松

大鱼大肉易患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即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那么,大鱼大肉易患骨质疏松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不是所有骨质疏松都叫骨质疏松症,引起骨质疏松的7大原因

一、不是所有骨质疏松都叫骨质疏松症误区一:“骨质疏松”等同于“骨质疏松症”吗?专家介绍,“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症”,一字之差,概念却是完全不同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代谢性骨病,有着骨密度数值标准:和年轻时达到的最高骨量相比,降低2.5个正常波动范围(标准差)才叫

预防骨质疏松 三大骨质疏松的预防措施

预防骨质疏松应该从年轻时做起。专家特别提醒,中老年女性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骨骼对钙元素的吸收障碍,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根本原因。所以,单纯地补钙并不能全面预防骨质疏松,只有多管齐下,才能让自身的骨量“账户”增值。专家建议,每天在日光下步行30分钟,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

Hash:8eb812d651ee7b2b6df84197340e6d75c3f216c1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