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7 12:38:28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中医药治疗中风的优势_,中风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BY:大叔18岁 2024-07-17 12:38:28 222 ℃

一、中风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本病病因较多,从临床看,以内因引发者居多。中风的发生,归纳起来不外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瘀)六端。

  1.情志郁怒

  五志过极,心火暴甚,可引动内风而发卒中。临床以暴怒伤肝为多,因暴怒则顷刻之间肝阳暴亢,气火俱浮,迫血上涌则其候必发。至于忧思悲恐,情绪紧张均为本病的诱因。

  2.饮食不节

  过食肥甘醇酒,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郁化热,引动肝风,夹痰上扰,可致病发,尤以酗酒诱发最烈。

  3.劳累过度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烦劳则张”,即指人身阳气,若扰动太过,则亢奋不敛。本病也可因操持过度,形神失养,以致阴血暗耗,虚阳化风扰动为患。再则纵欲伤精,也是亏于下,火旺于上,发病之因。

  4.气候变化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与季节气候变化有关。入冬骤然变冷,寒邪入侵,可影响血脉循行。正如《素问·调经论》说“寒独留,则血凝位,凝则脉不通……”。其次早春骤然转暖之时,正值厥阴风木主令,内应于肝,风阳暗动,也可导致本病发生。

  5.血液瘀滞

  血瘀的形成多因气滞血行不畅或气虚运血无力,或因暴怒血蕴于上,或因感寒收引凝滞,或因热的阴伤液耗血滞等,本病的病机多以暴怒血蕴或气虚血瘀最为常见。

二、中风的辨证施治有哪些

  1.肝阳暴亢、风火上扰

  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或不语,偏身麻木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或红绛,舌苔薄黄脉弦有力。治则:镇肝熄风、滋阴潜阳。主方:镇肝熄风汤加减。方药:怀牛膝、代赭石、龙骨牡蛎白芍玄参龟板天冬茵陈川楝子、生麦芽甘草

  如肝阳上亢甚者加天麻钩藤以增强平肝熄风之力;心烦甚者加栀子黄芩清热除烦;头痛较重者加羚羊角石决明夏枯草以清熄风阳;痰热较重者,加胆星、竹沥川贝母以清化痰热。

  2.风痰瘀血、痹阻脉络

  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治则:祛风、养血活血、化痰通络。主方:大秦艽汤加减。方药:秦艽、羌活独活防风当归白芍熟地川芎白术茯苓黄芩石膏生地

  如年老体衰者,加黄芪以益气扶正。如呕逆痰盛、苔腻脉滑甚者,去地黄,加半夏南星白附子全蝎等祛风痰,通经络。无内热者可去石膏、黄芩。

  3.痰热腑实、风痰上扰

  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腹胀,便 干便秘头晕目眩,咳痰痰或痰多舌质暗红或暗淡,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治则:化痰通腑。主方:星蒌承气汤《验方》加减。方药:胆南星、全瓜蒌、生大黄芒硝

  如药后大便通畅,则腑气通,痰热减,病情有一定程度好转。本方使用硝黄剂量应视病情及体质而定,一般控制在10~15克左右,以大便通泻、涤除痰热积滞为度,不可过量,以免伤正。腑气通后应予清化痰热、活血通络药,如胆南星、全瓜蒌丹参赤芍鸡血藤。如头晕重,可加钩藤菊花珍珠母。若舌质红而烦躁不安,彻夜不眠者,属痰热内蕴而兼阴虚,可选加鲜生地、沙参麦冬玄参茯苓夜交藤等育阳安神之品,但不宜过多,否则有碍于涤除痰热。

  4.气虚血瘀

  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面色既白,气短乏力,口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细缓或细弦。治则:益气活血。主方:补阳还五汤加减。方药:生黄芪当归尾、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

  如半身不遂较重加桑枝、*、水蛭等药加重活血通络、祛瘀生新作用;言语不利甚者加菖蒲远志以化痰开窍;手足肿胀明显者加茯苓、泽泻、薏仁、防已等淡渗利湿;大便溏甚者去仁加炒白术山药以健脾。

  5.阴虚风动

  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烦躁失眠眩晕耳鸣手足心热舌质红绛或暗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细弦数。治则:滋阴熄风。主方:大定风珠加减。方药:鸡子黄阿胶、地黄、麦冬、白芍、龟板鳖甲五味子炙甘草

  如偏瘫较重者可加牛膝木瓜、地龙、蜈蚣、桑枝等通经活络之品;如舌质暗红、脉涩等有血瘀证时加丹参鸡血藤、桃仁、地鳖等以活血祛瘀;语言不利甚者加菖蒲郁金远志开音利窍。

三、中风如何预防保健

  1.及时治疗诱发病

  可能引起中风的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病、高粘血症肥胖病、颈椎病等应及早治疗;高血压是发生中风最危险的因素,也是预防中风的一个中心环节,应有效地控制血压,坚持长期服药,并长期观察血压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2.重视中风的先兆征象

  留中风的先兆征象

  留意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昏沉嗜睡性格反常等先兆中风现象。一旦小中风发作,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3.消除中风的诱因

  如情绪波动、过度疲劳、用力过猛等。要注意心理预防,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提倡健康生活方式,规律的生活作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而使血压急剧升高,引发脑血管病。

  4.饮食结构合理

  以低、低脂肪、低胆固醇为宜,适当多食豆制品蔬菜水果,戒除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每周至少吃三次鱼,尤其是富含ω-3脂肪酸的鱼类,或者服用深海鱼油。ω-3脂肪酸能够调节血液的状态,使血液较不容易形成凝块,进而防止脑梗塞

  5.户外活动注意

  应逐步适应环境温度,室内空调温度不宜过高,避免从较高温度的环境突然转移到温度较低的室外(特别是老年人),外出注意保暖。有过中风史的患者还要注意走路多加小心,防止跌跤;此外,日常生活起床、低头系鞋带等动作要缓慢;洗澡时间不宜过长等。

  6.饮食营养

  病人的病情轻重,有无并发症,能否正常饮食,消化吸收功能、体重血脂血糖、电解质等因素,提出不同的饮食营养治疗方案。在急性期饮食治疗是让病人能度过危急阶段,为恢复创造条件。恢复期应提出合理饮食的建议,纠正营养不足或营养失调,促进恢复和防止复发。

  (1)重症病人的饮食治疗重症或昏迷病人在起病的2~3天之内如有呕吐消化道出血者应禁食,从静脉补充营养。3天后开始鼻饲,为适应消化道吸收功能,开始的几天内以米汤、蔗糖为主,每次200~250ml,每天4~5次。在已经耐 受的情况下,给予混合奶,以增加热能、蛋白质脂肪,可用牛奶、米汤、蔗糖鸡蛋、少量植物油。对昏迷时间较长,又有并发症者,应供给高热能、高脂肪的混合奶,保证每天能有蛋白质90~110克,脂肪100克,碳水化物300克,总热能10.46MJ(2500kcal),总液体量2500ml,每次300~400ml,每天6~7次。鼻饲速度宜慢,防止反流到气管内。必要时可选用匀浆饮食或要素饮食

  (2)一般病人饮食治疗热能可按125.52~167.36kJ(30~40kcal)供给,体重超重者适当减少。动物蛋白质不低于20克/天,包括含脂肪少的而含蛋白质高的鱼类、家禽瘦肉等,豆类每天不少于30克。脂肪不超过总热能的30%,胆固醇应低于300毫克/天。应尽量少吃含饱和脂肪酸高的肥肉动物油脂,以及动物的内脏等。超重者脂肪应占总热能的20%以下,胆固醇限制在200毫克以内。碳水化物以谷类为主,总热能不低于55%,要粗细搭配,多样化。限制食盐的摄入,每天在6克以内,但使用脱水剂,或利尿剂时可适当增加。为了保证能获得足够的维生素,每天应供给新鲜蔬菜400克以上。进餐制度应定时定量,少量多餐,每天4餐,晚餐应清淡易消化

  7.中草药单验方

  (1)槐花茶防中风槐花茶6克。用法:开水泡,当茶饮。有预防中风的功效。

  (2)蒜泥治中风不语大蒜2瓣。用法:将蒜瓣去皮,捣烂如泥。涂于牙根部。有宣窍通闭的功效,用治中风不语。

  (3)松毛酒松毛1千克,酒1.5千克。将松毛在酒中泡7日,每饮1杯,日服2次。用于中风口眼歪斜,症见两脚疼痛腰痛、两足不能立地。

  (4)当归荆芥当归、荆芥各等份。炒黑,共研细末,每用9克,水1杯,酒少许,煎服。用于中风不省人事、口吐白沫产后风瘫。

  (5)细辛细辛(又名杜衡)适量,研为细末,吹入鼻孔。用于中风不省人事。

  (6)蔬菜汤红、白萝卜适量。将洗净的红萝卜、白萝卜削皮后切成不规则的块状,把切好的蔬 用适量的清水煮15分钟左右,用网筛筛去蔬菜,只饮汤。

四、中医药治疗中风疾病的优势

  目前在我们中医界,许多的中医脑病专家们都在努力寻找着治疗脑中风的突破口,特别是在独特方法上下功夫,颇有成效。

  其一,根据传统医学理论,运用中医辨证论治原理,采取“三因制宜”的基本原则,因人而异的灵活采用中医中药法进行内服性治疗,具有贴合病情且无毒副作用之优势。

  其二,按照中医经络理论,根据脑中风患者的经络气血异常变化情况而准确选用相应的经穴进行穴位、经络治疗,具有简便易行、疗效迅速及安全性高的优点。例如,在指定的穴位上进行灌注,对脑中风偏瘫恢复起了明显效果。

  其三,依据中医“内病外治”学说,采用中药外敷外洗法局部用药,配合治疗脑中风及其后遗症,具有直达病所、无毒副作用的优势。

  例如脐贴疗法,中医称脐为“神阙”,是贴敷疗法的重要穴位,也称之为脐部疗法。脐居正中,为生命力居住的地方,故名“神阙”。人们出生后剪去脐带,则一点真元之气聚于脐下,为生命之根本。今天我们找到了以脐为中心的九宫分布,找到生命的中枢,即生命之根。神阙穴位于任脉,而任脉为阴脉之海,与督脉相表里,共同司管人体诸经之百脉,所以脐和诸经百脉相通。脐又为冲脉循行之所,且为任脉、督脉、冲脉之源,为“一源三岐”,故三脉经气相通。由于奇经八脉纵横,贯穿于十二经脉之间,联系全身经脉。因此,药物直接贴敷脐部能影响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肤筋骨,从而起到祛除病邪,康复机体的作用。脐贴疗法在脑中风引起的偏瘫失语中可用中风膏贴脐(当归、牛膝红花麝香冰片等药),可以达到通十二经络,百脉相通,肢体恢复的作用。

  其四,根据“多位一体”治疗包括脑中风在内的基本理念,将中医药内治、外治、针灸、按摩、功能锻炼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达到缩短疗程、提高疗效的目的。

  因此发明了足针疗法,1984年,有位姓柴的左侧瘫痪,伴有剧烈头疼的患者就诊。采取以往针灸疗法,在足部行间穴针刺,头疼好转,病人也能够独立行走,象这样经治疗康复的病人为数甚多,多是取穴足部,引起深思……

  中医讲究“头疼医足”,时隔一年,有一位突然失语的患者前来就诊,为了有意识地验证足部穴位的灵感程度,先板患者大拇足趾,发现第一关节有麻木感,于是按传统针灸取阿是穴,扎了几针,患者立即恢复了说话能力。验证了这些穴位的作用与功能,肯定了自己的发现。

  一双足,在普通人眼中,不过是仅能行走的人体部位。然对 针灸大夫来说,这五个脚趾,隐藏着无数奥秘。想到古老的针灸疗法起源于人类祖先,针法和灸法受刺激最多的部位当属足部。便在中医古典理论中发掘,在自己的足上摸索新穴位。按照体针疗法分布足上三十多个穴位,找到六十多个新穴位,并一一试验,发现并记录下它们的新作用。其中疗效明显的有三十五个,分别给这些穴位命名:提腿穴、抬肩穴、扩管穴、失音一穴、失语二穴等,并把这些穴位绘制成二十多张图例。

  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基本理论,研究足针疗法。头为天,足为地,头足相应,上下贯通。人为一个整体,六经相连,天地一体,足针自有其特殊功效。还根据民间十指连心的说法,研究足趾,对脑血管痉挛病人在五个脚趾腹中心用针刺收到效果。归纳出“足针加破阻通络法”,打破急性期不针灸或一日只针一次的传统针疗。提出“一日两针”的理论,上午头针,降阴通经,下午足针,升阳通经,达到“天人相应,阴阳平衡”。

  脑中风引起的上肢瘫痪,取下肢和足部穴位,条口穴承山穴太冲穴、失语一穴、失音二穴;下肢瘫痪取上肢的手三里穴、虎边穴、合谷穴、中堵穴、后溪穴;上下肢瘫痪用三针启动穴、百合穴、合谷穴、太冲穴、足针的抬腿穴、扩管穴、失语一穴、失音二穴。

  其五,由于“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所以,“凡治病必求于本”,这个本,就指的是阴阳。笔者依此为据,率先提出了“调控阴阳治疗脑中风”的用药策略,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医圣张仲景所创的麻黄桂枝汤,绝非纯为辛温解表之剂,而是有效治疗包括脑中风在内的诸多疑难杂症的特色方剂,其完全符合“调控阴阳治疗脑中风”的基本认识。

中医药常识,中医药治疗偏方

20天为1个疗程。并常用热水袋置药上热熨之。

中医美容养颜中药秘方,12星座中医药膳美容偏方

二、美容养颜的秘方:1、牛奶护肤方牛奶内服、外用均有滋润皮肤的作用。巨蟹星座若患有类似症状,请及时就医,方可对症下药。

中医中药秘方 老中医推荐多款乌发秘方

大杏仁有降低胆固醇、帮助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而且还能帮助身体抵御氧化损害。葡萄干中含有的白黎卢醇,能有效地防止细胞恶变或抑制恶性肿瘤的增长。天然食品中,具有保养皮肤和消除雀斑功效的食物有许多种。丝瓜中含有多种维生素、蛋白质

Hash:dc875eecbac2e0e50c0214a736bbf46706939467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