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24 20:25:57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孩子多汗四方法判断是否正常

BY:Maeve 2024-07-24 20:25:57 911 ℃

经常有父母带着孩子来儿科就诊,诉说宝宝不管夏天还是冬天,总是爱出汗。父母们总想知道宝宝多汗的原因,担心宝宝是否生病了。

小儿汗症(盗汗自汗)

汗症是指不正常出汗的一种病症,即在安静状态下,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甚则大汗淋漓。小儿体秉腠理疏薄,在日常生活中,若因天气炎热,或衣着过厚,或喂奶过急,或活动剧烈,都可引起出汗,如无其他疾苦,不属病态。小儿汗证,有自汗、盗汗之分。睡中汗出,醒时汗止者称“盗汗”;不分时间,无故出汗者称“自汗”。

现代医学主要分下列三方面来考虑病因:

(1)全身性多汗,急慢性感性疾病、循环功能不全、结缔组织疾病、自律神经功能失调疾病、营养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内分泌功能异常的疾病、食物性刺激、药物作用、中毒、神经等均可致之。

(2)半侧身多汗,多见于神经系统疾病。如占位病变(脑肿瘤脑出血脑损伤、脑管病变等)在脑神经中枢;病变在脊髓,可致下半身出汗,或一个肢体多汗;局部交感神经节受损或病变。

(3)局部多汗,如手掌、腋下、会阴的多汗,多为汗腺分泌异常所致。

小儿多汗的原因及性质

小儿病理性多汗原因比较复杂,是多种疾病共同作用出现的症状。所以,必须准确地诊断出小儿多汗的相关疾病,找出病根,才能有效地治疗小儿多汗症。父母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辨别小儿多汗的性质呢?

多汗出现的时间

如活动性佝偻病多数是在晚上睡后多汗,深睡以后汗液逐渐减少;结核病或其它慢性消耗性疾病则为通宵多汗,这就是中医所说的盗汗;空肚子时多汗应考虑低血糖症;蹲下突然站立起来时多汗应注意脑部暂时缺血引起的体位性低血压

多汗与伴随症状

多汗伴枕秃(即俗称小儿脱帽圈)和方额头、肋骨串珠等骨骼改变者,多为佝偻病;多汗伴低热食欲减退消瘦等,应怀疑结核病和其它慢性消耗性疾病;多汗伴游走性骨关节肿痛心率增快等症状,应注意风湿病

多汗与年龄

婴幼儿多汗,应注意活动性佝偻病;年长儿多汗应特别注意结核病、风湿病和寄生虫感染等。

多汗的部位

全身 多汗多半是感染性疾病和风湿热低血糖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引起的;身体的一侧多汗则可能有脑部病变;头部多汗多见于佝偻病。

当然,鉴别小儿病理性多汗,除必须结合病史、体征分析以外,还应进行有关检查,才能作出正确诊断和治疗,父母也不能擅自下结论,随便给孩子用药。如果发现孩子有上述症状,可以带孩子上医院检查,向医生详细描述孩子的症状,以便及时正确诊断。

母婴每周Top102012-04-016257警惕!分娩时容易出现的五大险情590815类营养让你只补胎儿不长胖5883易生男孩的七种状态5881提升孩子免疫力的六种方法572611类妙招快速洗净宝贝脏衣服5633为宝贝选购合适的坐便器5418必知!产后恶露不绝要当心5332孕期水肿怎么吃?5166带宝宝上医院家长别尽帮倒忙4980给宝宝转奶要注意什么?

小儿多汗治疗6方法

1.补充

大量出汗后要维持机体内环境的水平衡,及时补充足够的水分。水分分多次补给,每次少量。

这样既可以使排汗减慢,防止食欲减退,又可以减少水分蒸发。水烧开后打开壶盖再烧3分钟,让水中部分酸性或一些有毒物质随蒸汽蒸发掉。而且烧开的水最好当天喝,不要隔夜。一般情况下,如果连续两天清晨空腹体重比较接近,就可以粗略地认为水分的供给量与排汗引起的水分丧失相等。

人体液PH值约7.4,呈弱碱性。家长们给小孩补充水分时,应多选择弱碱性的水,如菜果汁柠檬水或质量保证的白开水。而不应或少选择酸性水,如可乐汽水等。

2.补充矿物质微量元素

出汗时有大量的氯化随同汗液丧失,如不及时补充,可引起缺水和缺钠,严重时可引起循环衰竭痉挛。每天可以增加少量食,但最好不要超过1克,过多会增加以后患高血压病的危险性。

同时,随汗液排出的还有等。其中钾最值得注意,长期缺钾的小孩,在高温条件下更易中暑。因此出汗多的小朋友,要及时补钾,以提高机体耐热能力。尽量多吃含钾丰富食物,通常各种植物性食物钾含量高,比如新鲜蔬菜和瓜果,另外各种豆类含钾特别丰富,黄豆绿豆赤豆等。除了钾、钙、镁外,随同汗液还有一定量的损失,所以也要适当 补充铁,如肝脏蛋黄、豆类等食物。

3.补充蛋白质

较长时间及较大量的排汗,机体可出现负氮平衡。这是因为氮会随汗排出;失水可促进组织蛋白分解,血皮质醇浓度升高,也可使蛋白质分解代谢加速,从而使尿氮排出增多;而且消化吸收功能减弱,这时粪便排氮也增多。因此应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但最重要的是提高优质蛋白质

的供给比例,饮食蛋白质中应有50%来源于鱼、肉、蛋、奶、豆类食品。因为据研究发现,汗液中氨基酸有1/3以上是必需氨基酸,特别是赖氨酸最多。

4.补充维生素

大量汗液排出,还会导致一些维生素的损失,主要是水溶性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其次还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因此应尽量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蔬菜与水果),富含维生素B1(谷类、豆类、干果、动物内脏、蛋类等)和维生素B2(各种动物类食品、蛋类、奶类,其次是豆类等)的食物。

5.热量供给

出汗多会影响能量代谢,机体消耗增多,可适当增加10%热能。但此时,唾液、胃液、肠液和胰液分泌减少,胃液酸度降低,肠液中消化酶下降;由于饮水中枢兴奋使食物中枢抑制,出现食欲下降。如果勉强增加食量会适得其反,影响食欲。因此,保护和促进食欲才是关键。饮食烹调时要选择清淡的、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并注意色香味,经常变换花色品种,少量多餐。

6.平衡膳食

人体需要40种以上的营养素以维持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缺一种,就会有一种病,小儿也不例外。所有的营养素不可能由同一种食物来提供,因此,膳食要多样性,不可养成偏食的习惯。

小儿汗症的饮食疗

从中医角度来看,小儿汗症分为两型,营卫不和型与气阴两虚型。前者一般是稍微一动就全身出汗,胃口差,面色青白,舌质淡白,舌苔薄白等;后者则是睡时多汗,或合并有稍微一动,出汗就遍及全身,体形消瘦,四肢冰冷,疲倦,嗜睡,易口渴便秘,舌质淡,舌苔薄白。下面各有几则食疗方,供父母参考。

1、营卫不和型

黄芪红枣

黄芪15克,红20粒,加水适量,小火煎煮1小时以上,每天一剂,分2-3次,食枣喝汤,连服15天为一疗程。

有益气固表止汗作用。

泥鳅

泥鳅100克左右,热水洗去黏液,剖肚去肠,内外洗净,用油煎至金黄色,加水750毫升,煮汤至250毫升,用盐调味后,喝汤吃泥鳅,一天内分次吃完,幼儿喝汤不吃泥鳅,连吃5天为一疗程,有补中益气止汗的作用。

2、气阴两虚型

参莲饮

孩儿参10克,莲子15粒,放在碗内,用沸水泡,去皮和芯后,将莲肉与参同放碗内,加冰糖和水适量,放在蒸锅内隔水蒸炖1小时,喝汤吃莲肉,每天一剂,连服15天为一疗程。有益中气补脾阴、止虚汗的作用。

肉麸汤圆

小麦麸30克炒黄,与猪瘦肉末50克,加盐少许,拌成肉馅备用。再取糯米粉若干,调水适量,拌成面团,再与肉馅包汤圆,煮熟后食用食用,每天一次,适量为度。宜用于5岁以上儿童。有益气补阴止汗作用。

黑豆桂圆枣汤

黑豆30克,桂圆肉10克,红枣30粒,均洗干净后放在砂锅内,加水适量,用小火煨1小时左右,一天内分两次食完,连吃15天为一疗程。有健脾补气,养阴血,止虚汗的作用。

母婴每周Top102012-04-086388必知!四种外伤的家庭护理6214提升BB免疫力聪明妈妈有绝招6059专家:孕妇饭量大容易生男孩6012专家:春天出生的孩子易长高5975男女宝私处护理各不同5884生产后别忘了呵护你的卵巢5732五款美食最适合产后补血5705迎接新宝宝准妈要怎么做?5543吃得多动得少BB免疫力会下降5218放风筝可以预防青少年近视

淋病的四种食疗方法 淋病的四种食疗方法推荐

治疗淋病的食疗方法有哪些呢?淋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症状,患上淋病会时时刻刻的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那么淋病的食疗偏方是什么呢,所以针对大家的疑问,今天我们的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淋病的4种食疗方法。淋病的4种食疗方法1、滑石粥原料:滑石30g,瞿麦10g,粳米30~60g。大家听了以上的介绍后大家现在对于淋病的食疗方法这一问题了解一些了吧,所以我们提醒患者一定要及时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与治疗哦,因为只有正规的医院才会更加的安全哦,最后祝愿大家能够早日康复!

肝病的四种食疗方法 肝病的四种食疗方法推荐

肝病饮食疗方法你知道吗?得了肝病需要好好的调养,一些食疗能帮助患者减轻疼痛、疏肝解郁,理气宽中,健胃消食,对肝病的康复有好处。下面为您推荐肝病的四种食疗方法,来看看吧。肝病的4种食疗方法1、白背叶根田螺汤白背叶根30克,鸡骨草25克,香橼10克,田螺50个生姜9克将田螺用清水静养半天,以去泥沙,捶碎螺壳,取出螺肉。肝功能检查有转氨酶升高。5小时,加盐调味,随量饮用。用于急慢性肝炎、转氨酶高、心烦不安等症。养护结合,才能让肝脏更健康,上面为大家推荐的4个肝病的食疗方法,赶紧收藏吧!

肺炎的四种食疗方法 肺炎的四种食疗方法推荐

肺炎是一种急性肺病,患者一侧或两侧的肺叶发炎,充满黏液,使患者咳嗽、气喘和胸痛。良好的饮食能够确保肺炎患者摄入足够的流质和热量,有助于治疗肺炎。下面给大家推荐肺炎的4种食疗方法,相信对您一定有用,赶紧试试呗!肺炎的4种食疗方法1、蜂蜜蛋花羹蜂蜜适量,鸭蛋1个。鸭蛋打散,将适量水烧开,待沸后冲入鸭蛋,再放蜂蜜即成,每日早晚空腹各服1次。补虚润肺,在肺炎恢复期服用,可促进早日痊愈。起到通肺润肺的作用。有润肺止咳之功效,适于肺阴不足之久咳少痰者食用。

Hash:406c19c5d0d627fc340d3d19260b088e80609f78

【声明】本文由用户Maeve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