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30 23:53:46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小儿流涎喝栗枣粥

BY:大叔18岁 2024-06-30 23:53:46 1805 ℃

1岁以内的婴幼儿口腔容积小,唾液分泌量大,一般都会流口水。随着生长发育,1岁左右流口现象就会逐渐消失。如果孩子到了两岁仍在流口水,就可能出现异常了。那么该怎么办呢?治疗宜温补脾肾,推荐食用栗子茯苓粥:取栗子大枣各10枚,茯苓15克,大米50克;将茯苓研细,大枣去核;大米煮沸后下大枣、茯苓、栗子等,煮熟服用即可。

宝宝容易缺乏哪些维生素

维生素A

维生素A被称为“明眸皓齿的美丽维生素。”这是因为,它的主要作用是保持皮肤、毛发、骨骼、粘膜的健康生长,增强视力和生殖机能。维生素A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植物性食物中没有维生素A、而只有维生素A的前体物质--能够在人体内变成维生素A的胡萝卜素

维生素D

维生素D缺乏症通常发生在出生后2个月到1周岁的婴儿孕妇哺乳期妇女身上。儿童一旦缺乏维生素D,很容易得佝偻病补充维生素D的最简单方法就是晒太阳。因为人的皮肤中有一种物质叫做“7-去氢胆固醇”,它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够转变为维生素D,并且被人体所利用。

维生素B1

维生素B1在带有胚芽和糠皮的粮食制品中含量最高。现在的面食都经过了精制加工,这样一来,大部分维生素B1就在加工中损失掉了,非常可惜。难怪有的营养学家说:“从前穷人家的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现在的人条件好了,营养水平却反而没有以前的穷人家高。”

维生素B2

维生素B2的主要来源是动物肝脏,以及鸡蛋牛奶肉类、鱼类、绿色蔬菜、豆类等。在我国,膳食结构中的维生素B2含量较少,只能达到标准的一半,尤其是在蔬菜淡季,这种情况很严重。所以,我国的维生素B2缺乏症比较普遍。

维生素C

维生素C是形成细胞 质的主要原料,它的主要作用是把细胞连在一起,保持牙齿管、骨骼、肌肉的正常功能,促进伤口愈合,增强对疾病的不敏感力。维生素C最常见的缺乏症是牙龈出血、皮下点状出血

上述就是对宝宝容易缺乏哪些维生素的介绍,现在应该是有了解了吧,对于宝宝的健康喂养是不能忽视的,要知道避免宝宝出现缺少维生素的情况,但也不能盲目补充维生素.

宝宝冬季保健汤品食谱

(一)宝宝冬季汤品:雪冰糖

作用:清心润肺清热生津。适合于燥咳痰稠或小儿口干渴、面赤唇红者饮用。秋天气候干燥,儿童可作日常饮品。

用料:雪梨2个,冰糖适量。

做法:

1、雪梨去心切片

2、与冰糖同放入瓦盅内

3、加少量开水,炖30分钟便可食用。

(二)宝宝冬季汤品:苹果蜜枣瘦肉

作用: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润筋脉。适用于秋季天气干燥、干咳无痰、皮肤干燥。一般小儿秋天常食用,可润燥生津。

用料:苹果1—2个,瘦肉100克,蜜枣4枚。

做法:

1、苹果去皮、心,切片

2、与瘦肉、蜜枣同放入锅里

3、加适量清水,煲1小时便可食用。

(三)宝宝冬季汤品:红萝卜玉竹马蹄鱼头

作用:清热润燥、滋养皮肤。是秋季气候干燥,调养身体的佳品。

用料:红萝卜250克,玉竹25克,马蹄150克,大鱼头一个(约300克)

做法:

1、红萝卜去皮切块,马蹄去皮拍裂,大鱼头原个去鳃洗净

2、用少许油在镬内煎至两面金黄色,加入少量开水,然后与上料同放入锅内

3、再加适量清水,煲1小时,以调味,便可饮用。

(四)宝宝冬季汤品:南瓜红枣排骨

作用:南瓜性味甘温,补中益气,红枣能补脾和胃,益气生津,排骨能补联阳益通髓,有滋阴调燥之功,江瑶柱有补肝肾,温五脏之功。

用料:南瓜700克,猪排骨(大排)500克,枣(干)100克,干贝25克,姜3克,盐3克

做法:

1、南瓜去皮去核,洗净切厚块

2、 骨放入滚水中煮五分钟,捞起洗净

3、红枣洗净,去核

4、江瑶柱(干贝)洗净,用清水浸软,约需一小时

5、水11杯或适量放入煲内煲滚,放入排骨,江瑶柱,南瓜,红枣,姜煲滚,慢火煲三小时,下盐调味。

照顾病宝宝的7大常见误区

错误观念一:有沉重鼻音就是感冒了?

幼儿期,特别在一岁以下,常会听到鼻子有呼噜声,像是分泌物在其中随呼吸穿梭,其实那是鼻屎,当然也是痰的一种表现(呼吸道分泌物)。而大多妈妈们会担心是不是宝宝感冒了,其实多半是多虑的。因为造成以上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只是累积了过多慢慢干黏住的鼻腔分泌物,尤其是没有发烧、活动力等变化时,更不必担心,只要养成好习惯,每天固定清洁好鼻内分泌物,便不会有以上情况发生了。

至于什么情况才是有真正的鼻炎呢?答案是当医师发现有鼻腔内发炎,即发红、肿胀,引起鼻粘膜分泌物增多时,才能下此诊断。

错误观念二:感冒就用抗生素

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属于病毒性感冒,细菌引起的感冒属于细菌性感冒。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

其实,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性感冒。严格意义上讲,对病毒性感冒并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以后习惯性在药店买一些感冒药,同时加一点抗生素来使用。实际上抗生素在这个时候是没有用处的,是浪费也是滥用。

错误观念三:有痰声就要拍背排痰?

所谓的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还有肺脏,产生痰的位置可以在上述任何一处,多半是由于感染引起,例如病毒感染。当听到幼儿呼吸声感觉有痰时,应先自行判断或请医师协助了解痰的位置,痰位置可在上──即喉咙以上,或在下──即气管或肺部,若为前者,便不必要给予拍痰,反而需要认真清除鼻腔或喉咙分泌物才是;当然,若确实有气管内痰声,则需要给予规则拍痰。

错误观念四: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感冒

孩子经常感冒,让父母很着急,听人说这是抵抗力低的缘故,打点“丙种球蛋白”就能起预防感冒作用,但注射了一段时间,却没见什么效果。

“丙种球蛋白”是来源于血浆提炼的生物制剂,以目前的技术还是存在被污染的危险,不是100%的安全。再则,它只对特异性免疫功能不足的其中一种球蛋白缺乏起作用,可见其提高免疫功能的能力是很有限的,更不能完全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

专家提醒

宝宝爱感冒,应找出原因是关键营养不良引起抵抗力下降,如维生素A的缺乏;有的老人怕孩子冷,总把宝宝捂得严严实实,使孩子的耐受力很低,“弱不禁风”;多次反复使用抗生素也会使抵抗力下降;若不是以上原因,则应考虑疾病因素,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患儿也是爱频繁地感冒,这就需要先将疾病治好。

错误观念五:有咳嗽就要吃止咳药?

对人体而言,咳嗽是一种生理性反射,当呼吸道吸入异物,或浸润发炎,便将此讯息上传至大脑中延髓的咳嗽中枢,就引起激烈的反射运动,目的在于将气管内异物排除,因此咳嗽时会以猛烈速度,自喉咙深处把空气排出,同时一并将异物喷出。

从上述观点来看,咳嗽是个自我保护机制,对人体是有益的。除了先判别有痰的咳或无痰的咳之间的差别外(前者应增加水份摄取,以及考虑是否使用化痰药物),另外也要考虑干咳是否引起生活上不适,如不能入睡、吃了便咳或呕吐,才需考虑用适当止咳药物。此类药物有麻醉性与非麻醉性两类,因此必须向医师仔细咨询后,才能放心用药。

错误观念六:孩子3岁以后可以吃大人的药了

现在大多数父母都知道婴儿要使用专用的药物。而等孩子大一些以后,有的父母就以为对大人安全的药物,小孩子也是可以用的,只要减少一点剂量就行了。殊不知由于孩子的生理与大人不同,对成人安全的药物对儿童未必安全,有时甚至是危险的。如四环素类的药物由于其强毒副作用目前被儿科淘汰;庆大霉素会致神经性听力损伤,6岁以下儿童禁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存在引起关节病变和妨碍软骨发育,影响孩子的身高发育,故18岁以下未成年人皆不宜用。

又如感冒通,大人吃了没事,孩子服用后可能会出现血尿,后果严重。专家提醒:用药前一定要看清楚说明书,孩子用什么药、剂量多少应由儿科医师来决定,而不应父母自己想当然,以免出错。

错误观念七:吃化痰药需吃到没痰为止?

人体在对抗病毒或细菌入侵呼吸道时,会因发炎反应产生分泌物,加上剥落的上皮以及死亡病原体等,造成痰液。当感染数日后,体内免疫系统会由各种免疫细胞负责清除痰液的工作。

因此,有痰时以多摄取液体、将痰软化为首要之务;至于化痰药,则只在当医师觉得痰黏稠度高且多时,才需在急性期的前几天内使用,并非一直用到无痰为止。妈妈们应相信,宝宝体内本应该就有一位“清道夫”在执行勤务,只要将环境因素(包括水份摄取、温湿度等)做适当调整便可以,身体会自然痊愈的。

以上常见错误观念,可说在门诊中天天可见,在此呼吁所有爱护宝宝的父母们,千万不要人云亦云、以讹传讹,甚至将黑白颠倒,如此反而会使宝宝的病症难 以舒缓。应当在对宝宝做出处置之前,先思索一遍合理的作为,看看育儿百科,或者和您的儿科医师电话咨询,便可以为宝宝在有呼吸道疾患时,做最好又正确的保健。

小儿流涎喝栗枣粥

1岁以内的婴幼儿口腔容积小,唾液分泌量大,一般都会流口水。随着生长发育,1岁左右流口水现象就会逐渐消失。如果孩子到了两岁仍在流口水,就可能出现异常了。

中医认为,小孩流口水不止,主要与体质虚弱、脾肾阳虚相关。脾主运化水湿,肾为水之下源,脾肾阳虚,运化失职,不能摄纳涎唾,水邪泛溢,故流口水不止。治疗宜温补脾肾,推荐食用栗子茯苓枣粥:取栗子、大枣各10枚,茯苓15克,大米50克;将茯苓研细,大枣去核;大米煮沸后下大枣、茯苓、栗子等,煮熟服用即可。

栗子味甘,性温、平,入脾、胃、肾经,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的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作用,常用于水肿尿少、脾虚食少、腹泻便稀、心神不安等。红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效。此粥可以暖胃、健脾、补肾,对于因脾肾阳虚而流口水的小儿,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需要提醒的是,此粥大枣较多,含糖量很高,不宜长期食用;服用退热药时,不可食用红枣;如果小儿流口水严重,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排除细菌感染口炎疱疹病毒性口炎、黏膜充血或某些先天性疾病

睡觉流口水竟然有这么严重的隐患

1、口腔疾病

成成年人睡觉流口水的诱因比较复杂,但近年来常见的临床案例是由龋齿牙周病等口腔疾病引发。

口腔炎、咽炎舌炎齿龈炎等口腔疾病,以及假牙不合适等,在这些不良因素刺激下,部分患者会出现真性唾液分泌,睡觉时不自觉流口水。

针对因口腔疾病引起的睡觉流口水病症,患者应及时到医院的口腔科进行对症治疗。建议大家要养成饭后漱口、睡前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减少口腔内炎症的发生。

2、面部疾病

睡觉时若是面部受凉、吹风或感冒之后,可能会出现流口水的现象。如果伴有眼睛闭合不严、口角歪斜等症状,谨防有面瘫的可能性。

面瘫分为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 瘫,中枢性面瘫是由于神经损伤所致,一般为面神经受损导致面部肌肉瘫痪、口面歪斜、流口水、表情异常等。如出现这些现象,一定要警觉。

3、调节障碍

唾液分泌的调节完全是神经反射性的。所谓望梅止渴,正常人看到酸梅、看到美食都会自动分泌唾液。如果神经调节发生障碍,唾液分泌不受限,也可能产生睡觉时流口水的情况。

如查不出任何原因而出现流口水,称为特发性唾液过多,可能与副交感神经紧张性亢进有关。夜间副交感神经异常兴奋,会引起唾液分泌增加,再不受限地流出来。

4、脾胃虚弱

脾主肌肉,开窍于口。成年人睡觉流口水也与脾虚有关,即脾胃虚弱。脾虚运化失常,肌肉弹力不足,便容易松弛。因此睡着后,脾胃虚弱的人会自然张开嘴巴,造成口水外流。

而这种情况,大多是因为饮食失调、劳逸适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的脾胃功能失调所致。胃不和,则卧不安。如是此种情况所致的流口水,那当务之急是健脾养胃。

平时多加注意身体,及时调补。平日可以试试吃一些具有健脾功能的中药或者食物,比如莲子玉米、红枣、山药蜂蜜等,推荐莲子红枣米粥,健脾效果不错。

小儿流涎

女孩从约叫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流清涎,她的妈妈每天要为她在颈下换十几条毛巾。到复诊时,情况已有所好转,不像以前清涎常流不止。服用后洋洋的流涎症状便没有再出现了。在治疗小儿流涎上,民间的一些偏方也有很好的疗效。比如,有一个大枣陈皮竹叶汤,用大枣5枚、陈皮5克、竹叶5克,以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连服35剂,小儿的流涎状况会得到明显的改善。

小儿流涎的小偏方

小儿流涎相信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也就是宝宝爱流口水。小儿流涎的症状实际上,如果宝宝一直流涎的话,可能只是部分的表面现象,有可能是宝宝出现某些问题的提示。小儿流涎如何治疗对于小儿流涎,家长们可以密切的关注一下宝宝各方面的表现,确切的找出导致宝宝流涎的原因,然后根据一些症状进行对症下药的治疗。小儿流涎的小偏方竹叶7克,陈皮5克,大枣5枚。

小儿按摩-流涎

流涎,又称“滞颐”,俗称“流口水”,指儿童口涎不自觉地从口内流溢出来的病证。以3岁以下的幼儿最为多见。婴儿时期,因其口腔浅,不会调节口内过多的唾液,偶而发生流涎,这属生理现象,不属病态。现代医学把本病称为“流涎症”,其发病原因多是由于口咽粘

Hash:2276a88211f007c39df6373892e5a960c51b37dd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