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2 14:44:21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BY:大叔18岁 2024-08-12 14:44:21 750 ℃

心血管病全称心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指循环系统的一系列疾病,包括心脏、动静脉血管、微血管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以及心脑血管硬化中风等等。临床表现主要有心悸眩晕紫绀呼吸困难等症状。心血管病可引起哪些不适?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一起来看下。

心血管病可引起哪些不适

紫绀(Palpitation)是主观感觉及客观征象的综合症状。主观上患者感觉心脏跳动快速、不整或搏动有力。客观检查可见心跳频率过快、过缓或不齐,即有心率和心律的变化。

呼吸困难(dyspnea)也是主观感觉和客观征象的综合表现。主观上感觉呼吸费力,客观上呼吸次数增多,动作快而幅度加大。

胸部的各种器官都可以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如脑梗塞肺炎,急性气胸,气道堵塞,胸壁肌肉炎症,肋骨骨折等,甚至皮肤带状疱疹的疾病疼痛也可以导致呼吸困难。心脏病的呼吸困难多为渐进性,逐步加重。

1.运动性呼吸困难(exertional dyspnea):中国科学肾病检测研究所正常人在剧烈运动时也有呼吸困难感觉,停止运动后很快恢复。心脏病患者在常人不会发生呼吸困难的活动量时出现症状,而且恢复慢甚至于不恢复。

2.端坐呼吸(orthopnea):患者表现不能平卧或不能长时间地平卧,斜靠位甚至于端坐,双下肢垂于床边。不能平卧的机制是:

①平卧时下肢和腹腔的血液失去地心引力作用,返回心脏增多,加重了心脏的工作负荷;

②平卧时肺活量降低。正常人平卧位的肺活量有轻度降低(-5%),病人因肺淤血等因素,肺活量下降更多(可达-25%)。

3.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paroxysmal nocturnal dyspnea):又称为“心源性哮喘”,以区别于肺脏疾病引起的哮喘

发生机制除上述的两点外,入睡后呼吸中枢敏感性降低,肺脏淤血到一定程度造成明显的缺氧,使患者从睡梦中惊醒已感到呼吸极度困难。病人立即从卧位改变为坐位,甚至站立位,症状才能逐渐缓解。

4.急性肺水肿(acute pulmonary edema ):是最严重的一类型呼吸困难,可以影响患者生命,需要急症急 处理。病人表现为极度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明显的缺氧,不断咳粉红色泡沫样痰

紫绀

紫绀(cyanosis)是指粘膜和皮肤呈青紫色。体内还原血红蛋白(未经氧饱和的血红蛋白)绝对值超过5g%(6~7vol%的不饱和度)。

紫绀的机制为缺氧血,血红蛋白过多,及血液淤滞。有中心型及周边型两种。

1.中心型:指发生于心脏及肺脏器官平的紫绀。动脉血因氧饱和不足或混有过多的未经氧合的血液。见于有右到左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如法乐氏四联症、艾森曼格氏综合症等,及因肺动脉压升高致间隔缺损晚发右至左分流。肺脏病变致血液氧合障碍也是中心型紫绀的重要原因。在重度心力衰竭时,肺脏淤血影响氧合产生中心型紫绀。

中心型紫在运动时加重。长期血氧不饱和可以出现血红蛋白增多及杵状指趾。

2.周边型紫绀:见于周围血流速度过于缓慢,单位时间内组织摄取过多的血氧。周边型紫绀在活动时并无明显加重。

心力衰竭时血流缓慢,周边组织摄氧多。因此其紫绀综合了两种形式。

眩晕

眩晕(vertigo)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是人体对于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或平衡感觉障碍,使患者自觉周围景物或自身在旋转及摇晃,眩晕发作时常伴有平衡失调、站立不稳及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心动过缓血压下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晕厥

晕厥(syncope)是由于一时性广泛的脑缺血、缺氧,导致大脑皮质一过性功能障碍,引起突然的、可逆的、短暂的意识丧失的一种临床病征。在发生意识丧失前常伴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头晕、出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现象。

最常见的引起晕厥的原因有:

1.反射性晕厥:最常见,约占各型晕厥总数的90%,大多数是通过血管迷走反射,导致心脏抑制和全身血管扩张,引起回心血流量降低,心输出量降低而导致脑缺血、缺氧引起晕厥。它们多数系压力感受器反射弧传入通路上的功能障碍所致。临床上常见有单纯性晕厥(血管减压性晕厥)、体位性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晕厥、颈动脉窦过敏性晕厥、咳嗽性晕厥、排尿性晕厥、吞咽性晕厥等。

2.心源性晕厥 因心脏输出量突然减少而发生的晕厥。常见原因有:①心律失常:常见有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阵发性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纤颤等。②心脏搏出障碍:急性心包压塞、急性心肌梗塞心绞痛、左房粘液瘤、主动脉或颈动脉高度狭窄等。

3.脑源性晕厥:因脑部血循环障碍或脑神经组织病变所致的晕厥,临床上常见于高血压脑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颈椎病颅脑损伤后等。

4.代谢性晕厥:由于血液成份异常导致晕厥,常见于低血糖一氧化碳中毒、呼衰时二氧化碳储留等。

5.精神性晕厥:癔病

疲劳

是各种心脏病常有的症状。当心脏病使血液循环不畅,新陈代谢废物(主要是乳酸)即可积聚在组织内,刺激神经末稍,令人产生疲劳感。疲劳可轻可重,轻的可不在意,重的可妨碍工作。但心脏病疲劳没有特殊性,它与其它疾病所致的疲劳难以区分。


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一:高血压

血压是心血管疾病最大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在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也非常高,约有1.6亿患者。血压升高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损伤心、脑血管肾脏、大动脉等,增强冠心病的发病率。高血压患者发生血管闭塞和破裂比正常血压者早约20年。

有些高血压病人并没有头晕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略。但是血压可以较容易地测量,并且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服用药物得到控制。血压超过140/90毫米汞柱属于高血压,正常血压的标准为低于120/80毫米汞柱,伴随糖尿病冠心病等的高血压患者血压要降得更低一些,以防止心血管事件发生。

危险因素二:高血脂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血胆固醇含量高于260毫克/100毫升者,冠心病的发病率为低于200毫克/100亳升者的5倍,说明高血脂者易患冠心病。高血脂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可能是,当动脉有损伤时(如高血压及吸烟等引起),脂质就会在动脉内膜中沉积,成为稍隆起的病灶,继之动脉内膜的纤 结缔组织增生,将其围起、固定,形成斑块,斑块深层可以发生软化及溃疡,形成黄色粥状物。

危险因素三:高血糖

高血压、肥胖胰岛素抵抗、高甘油三酯血症等因素经常共同存在,均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国人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一般比较多,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并不少见。不少人是在常规体检或冠心病发作后才发现高血糖的。而70-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疾病,其次的死因为小血管病变,所以预防非常重要。建议要在体检时查查血糖,尤其是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并且不仅要看空腹血糖,也应看餐后血糖指标。

危险因素四:吸烟

吸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吸烟不仅影响呼吸道健康,也不利于其他器官的健康。吸烟会影响血管内皮的功能,使心血管病变不稳定,从而引起血栓,导致中风心肌梗死等。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吸烟导致冠心病的危险与吸烟量成正比;吸纸烟比吸其他种类的烟危险性大;尸检研究结果发现吸烟者动脉硬化的程度比不吸烟者严重得多;吸烟不但影响冠心病的发生,还对心肌梗死的预后有影响;被动吸烟者受到同样的危害;年纪愈轻,相对危险度愈高;戒烟可使危险性降低。

防治心血管病的15种食品

洋葱:它含有前列腺素,有扩张管血、降低血脂的功能;它含有烯丙基二硫化合物及少量硫氨基酸,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海鱼:鱼类含人体必需的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和降低胆固醇作用。每周吃一两次鱼,比不吃鱼者患心脏病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牛奶:它能有效抑制人体胆固醇合成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胆固醇含量。此外,牛奶中含有较多的也可减少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有助于维持正常血压。

番茄番茄内的“番茄素”和纤维,具有结合人体胆固醇代谢物——生物碱的作用,从而阻止人体动脉硬化和防治冠心病的发生。

海带:它含有丰富的牛磺酸,可降低血液及胆汁中的胆固醇;它含有食 纤维褐藻酸,也可抑制胆固醇的吸收,并且促进代谢。另外,海带中的钙不仅可抑制胆固醇的吸收,而且可降低血压

大豆:它含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和卵脂,具有降血脂效果。高胆固醇患者每天食用大豆60-100克,约90%的人症状会明显好转。

大蒜:它含硫化物质混合物,可减少胆固醇、阻止血栓形成高脂血症患者每天吃三克大示,可使血脂和胆固醇明显下降。

玉米:它含丰富的钙、磷、微量元素卵磷脂维生素e,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印第安人几乎没有高血压病、冠心病,主要得益于玉米主食

燕麦:它含有极丰富的亚麻油酸和丰富的皂甙素,可降低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同时清除沉积在血管壁的低密度脂蛋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坚果核桃板栗等坚果含丰富的。若摄入过多脂肪维生素d、磷时,如果身体内缺乏镁,很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塞。

芹菜:食物纤维含量丰富,多食可减少35%的引发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若每日摄取16克以上食物纤维,患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性会明显降低。

菊花:医学证实,菊花有降血脂的功效,还有非常平稳的降血压的作用。尤其是中老年人在绿茶中放一点菊花,对心血管有很好的保健功能。

鸡蛋:过去认为蛋黄含胆固醇过高,多吃易致冠心病,现已证实纯系误解。事实上,鸡蛋含有卵磷脂,能使人体胆固醇和脂肪保持悬滔状态,而不在血管壁沉积,并透过血管壁为组织利用,从而有效降低血脂水平。

吸烟是心血管健康的最大杀手

一号目标:冠心病

1)通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损害血管内皮、增加血栓素A2的生成,同时减少前列腺素的产生,使蛋白失去平衡,让血小板的粘附性和聚集度增加,从而引起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2)通过直接兴奋冠状血管的肾上腺素能受体,促进儿茶酚胺的释放,引起血管痉挛而减少心肌供血

3)高浓度的一氧化碳可诱发心律失常和心室纤颤,直接抑制心肌的收缩以及引发心肌细胞变性坏死。

4)冠心病患者吸烟后由于缺氧效应,加上尼古丁使心肌耗氧量增加等因素可诱发心绞痛

二号目标:高血压病

曾有学者对大量吸烟和血压持续升高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吸烟与高血压关系密切。那么吸烟是怎样让血压持续升高的呢?原来,凶器就是卷烟里的尼古丁。尼古丁会使血管收缩、管腔变细、血流量减少。血管收缩,周围小动脉的阻力必然增加,这就导致正常者血压逐渐升高,而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进一步升高。

三号目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大量研究证明,吸烟会引起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1)烟中所含的一氧化碳通过肺部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携氧不足,导致细胞缺氧,从而让小动脉痉挛,使动脉壁遭受损害。

2)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可使动脉血液氧合力降低、心搏量减少,使周围血管痉挛收缩、皮温下降。

3)烟草中的尼古丁刺激小血管而致血管痉挛收缩、血流量减少、血流速度减慢,从而引起血管营养障碍,导致血管内膜增生、肥厚、弹性减低、血栓形成、血管腔闭塞,在敏感的人群中甚至可以引发血流中断。

4)烟草和焦油中所含的芦丁蛋白是一种促凝血物质,可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液粘稠度增加和红细胞增多,从而为血管内形成血栓创造了条件。

四号目标:猝死

美国每年约有40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从1970年3月6日至1981年3月7日期间,有研究者在西雅图地区共观察了800余例发生心脏骤停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绝大多数为吸烟者,吸烟者平均年龄为56岁,以男性为主。随后得出的资料有力地证明,冠心病患者吸烟,可能引起心室颤动,尤其在心脏骤停经复苏后的存活者中,继续吸烟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戒烟者。换言之,戒烟可使心脏骤停的复发率降低。

五号目标:促使血液形成凝块

有研究报道称吸烟与纤维蛋白原水平有直接关系,当长期吸烟者停止吸烟后,纤维蛋白原水平很快开始下降,但需5年时间才能恢复到非吸烟者水平。另有研究人员发现,人的血液中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的含量之所以很低,除遗传方面的原因外,就是吸烟,因此吸烟会使人体血液的黏稠度增高。

六号目标:降低人体对心脏病先兆的感应力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一种重要表现。当心肌缺血严重时,便通 神经反射而诱发心绞痛,可是有相当多的吸烟者虽然有明显的心肌缺血的客观依据,却不会胸痛。由于没有症状,无法引起患者对疾病的警惕,耽误了合理的治疗,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的惨剧发生。这一切的元凶就是卷烟中的尼古丁。尼古丁通过作用于传导信息的神经细胞,阻遏了痛觉神经传导,从而抑制了正常的痛觉。

如何远离心血管疾病

身体超重

过多摄入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可导致超重与高血压。研究表明,体重指数与血压呈正相关,体重每相差10千克,收缩压相差约3.0毫米汞柱(0.4千帕),舒张压相差约2.2毫米汞柱(0.29千帕),而高血压已知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有研究对11万余名女性进行长达16年的随访,发现肥胖与超重均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及摄入与脑卒中呈正相关,是人群脑卒中病死率的主要决定因素。一般而言,脂肪摄入每天不超过50克为宜,且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不宜过高。

蛋白质缺乏

曾经有调查表明,日本本土人群比美国夏威夷移民人群患脑卒中的比率高3倍,两组人群血压水平无显著差异,但夏威夷人群动物蛋白摄入显著高于日本本土人群,且发现动物蛋白与脑卒中呈负相关,动物蛋白可以抑制脑卒中的发生。但过多蛋白质摄入也导致过量脂肪摄入,并加重肾脏负担。老年人每天每千克体重摄入蛋白质1.2-1.5克为宜,其中至少有1/3为优质蛋白质,如鱼、蛋、奶类、瘦肉豆制品,食用鱼类蛋白、大豆蛋白可使脑卒中发病率降低。

缺乏膳食纤维

国学者曾经对30681名美国健康男性调查4年,综合所有营养因素分析发现,只有膳食纤维与高血压呈负相关,即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可预防高血压。有报道,增加每天水果蔬菜摄入量可降低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提倡多食用谷类食物,少食用甜食、糖果,多吃粗杂粮、蔬菜、水果等含膳食纤维较高的食物。

的危害

高血压为心血管病第一危险因素,在中国高血压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全国高血压患病率最高的是西藏、北京内蒙古、河北、天津;最低的是海南。高血压和食盐摄入量关系密切,摄入量越高,人群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就越高。与每天食盐摄入量小于6克者相比,每天吃盐大于等于12克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增高14%,大于 于18克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增高27%。中国居民每天食盐摄入量普遍较大,平均在15-16克,尤其是北方居民口味“重”,对高血压的预防非常不利。诺贝尔奖得主——伊格纳罗教授自称“有一颗年轻的心脏”,他除了强调运动的作用外,还曾特别提及在他的厨房中没有食盐,这一点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1克食盐也就是一个牙膏盖的量,6克食盐加起来并没有多少。从心血管病预防角度来说,人们的饮食还是要尽量清淡一些,逐渐减少食盐用量,直到不特别在食物中加盐。

合理膳食

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合理膳食是十分重要的,患者在饮食上要严格注意以下几点:

1.控制胆固醇的摄入量。研究证明,高胆固醇的人,冠心病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少吃动物脑髓、内脏、蛋黄蟹黄等胆固醇高的食物。

2.控制脂肪摄入的质与量。饱和脂肪酸能升高血胆固醇,多不饱和脂肪酸则能降低胆固醇,所以在膳食中要控制猪油、牛脂等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3.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维生素C可增加血管弹性,保护血管。

4.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膳食纤维能吸附胆固醇,阻止胆固醇被人体吸收。

5.限盐。高盐膳食可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有轻度高血压或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每日5克以下,对血压较高或合并心衰者,每日用盐量以1~2克为宜。

6.少食多餐,切忌暴饮暴食晚餐不宜吃得过饱,否则易诱发急性心肌梗塞。

定期体检

45岁以上中年人、肥胖者、有高脂血症家族史者、经常参加吃喝应酬者、高度精神紧张工作者,都属高危对象,应定期(至少每年一次)检查血脂、血压等指标。

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一:高血压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最大的、独立的危险因素。血压升高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损伤心、脑血管、肾脏、大动脉等,增强冠心病的发病率。

预防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众所周知,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极高,治愈也有一定的难度。荷尔蒙补充疗法可以减轻部份後更年期的问题,但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却似乎因而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对健康危害极为严重。

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说防治

不断上升的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是引起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快速攀升的根源。我国面临的心血管病防治形势异常严峻。高血压的防治成为心血管病防治的重中之重。我国心血管疾病的社区综合防治逐步向规范化、规模化、信息系统化发展。目前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可选择的检测类别有: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检测、心肌损伤和心肌梗死检测、心力衰竭和心脏功能检测。

Hash:924f85579c4908969b1ed96db19c909138deaa23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