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6 08:18:37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吃海鲜有什么注意事项

BY:大叔18岁 2024-08-16 08:18:37 612 ℃

海鲜很受大家欢迎,市场上反季的海鲜也很多,但其实,吃海鲜还是吃当季的海鲜比较好,吃海鲜还有很多注意事项。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吃海鲜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第一,因为海鲜含有的脂肪酸比较多,可以加速我们体内液的流动,所以可以预防我们的血液的凝固,降低我们身体的胆固醇的含量,对一些血液疾病是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2第二,因为海鲜含有的蛋白质也是非常多的,而蛋白质在我们身体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是我们身体的必需品,吃海鲜可以补充我们身体的蛋白质,是很有好处的。

3第三,因为海鲜中含有的矿物质是非常多的,还有就是含有的微量元素也是很多的,所以吃海鲜可以补充我们平时在蔬菜或者是其他的食物中补充不到的营养。

注意事项:

吃海鲜时不宜畅饮啤酒,这样容易导致我们体内的酸平急剧升高,这样会很容易的诱发痛风,有些人确实应该少吃海鲜,因为海鲜的含汞量越来越高。

吃海鲜有什么注意事项

1、海鲜水果同吃会腹痛

鱼、、蟹等海产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食品)等营养素。而水果中含有较多的鞣酸,如果吃完海产品后,马上吃水果,不但影响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海鲜中的钙还会与水果中的鞣酸相结合,形成难溶的钙,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甚至引起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最好间隔2小时以上再吃。

2、吃海鲜后喝茶长结石

吃完海鲜不宜喝茶的道理与不宜吃水果的原因类似。因为茶叶中也含有鞣酸,同样能与海鲜中的钙形成难溶的钙。在食用海鲜前或后吃海鲜,都会增加钙与鞣酸相结合的机会。因此,在吃海鲜时最好别喝茶。同理,也是最好间隔2小时以上。

3、海鲜煮不熟含有细菌

海鲜中的病菌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等,耐热性比较强,80℃以上才能杀灭。除了水中带来的细菌之外,海鲜中还可能存在寄生虫卵以及加工带来的病菌和病毒污染。一般来说,在沸水中煮4-5分钟才算彻底杀菌。因此,在吃“醉蟹”、“生海胆”、“酱油(油食品)腌海鲜”之类不加热烹调的海鲜一定要慎重,吃生鱼片的时候也要保证鱼的新鲜和卫生。

4、冰鲜虾不可白灼着吃

任何海鲜都只有在高度新鲜的状态下才能做成清蒸、白灼之类的菜肴。水产海鲜与肉类不同,它们体内带有很多耐低温的细菌,而且蛋白质分解特别快。如果放在冰箱里多时,虾体的含菌量增大, 白质也已经部分变性,产生了胺类物质,无论怎么样都达不到活虾的口感、风味和安全性,当然也就不适合白灼的吃法了。不过,冰鲜的虾可以高温烹炒或煎炸,同时也能呈现出美味噢。

5、海鲜维C同食会中毒

多种海产品,如虾、蟹、蛤、牡蛎等,体内均含有化学元素砷。一般情况下含量很小,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可能使这些动物体内砷的含量达到较高水平。虾体内所含砷的化合价是五价,一般情况下,五价砷对人体是没有害处的。理论上讲,高剂量的维生素C(一次性摄入维生素(维生素食品)C超过500毫克)和五价砷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会转变为有毒的三价砷(即我们常说的“砒霜”),当三价砷达到一定剂量时可导致人体中毒。

据专业人士解释,一次性摄入50个中等大小的苹果(苹果食品)或30个或10个橙子或生吃3斤以上的绿叶蔬菜(蔬菜食品),才会大剂量地摄入维生素C。如果经过加热烹调过程,食物中的维生素C还会大打折扣。因此,在吃海产品的同时食用水果或青菜,只要不超过上述的量是没有危险的。金属类元素容易沉积在海鲜的头部,所以尽量不要吃虾头、鱼头

6、打包来的海鲜要冷藏

如果海鲜已经高温彻底烹熟,那么只需马上放入冷藏室,下餐加热后即可食用。如果海鲜并未经过充分加热,但已经死去,那么应当放进冷藏室,下一餐之前化冻,然后彻底加热烹熟,不要再贪恋生鲜口感。由于海鲜类食品的蛋白质质地细腻,分解很快,拿回家之后应当在一天之内食完,不要长时间存放。

7、死贝类病菌毒素多

贝类本身带菌量比较高,蛋白质分解又很快,一旦死去便大量繁殖病菌、产生毒素,同时其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也容易氧化酸败。不新鲜的贝类还会产生较多的胺类和自由基,对人体健康(健康食品)造成威胁。选购活贝之后也不能在家存放太久,要尽快烹调。过敏体质的人尤其应当注意,因为有时候过敏反应不是因为海鲜本身,而是在海鲜蛋白质(蛋白质食品)分解过程中的物质导致的。

8、海鲜啤酒同吃惹痛风

在吃海鲜时最好别饮用啤酒。虾、蟹等海产品在人体代谢后会形成尿酸,而尿酸过多会引起痛风、肾结石等病症。如果大量食用海鲜的同时,再饮用啤酒,就会加速体内尿酸的形成。所以,在大量食用海鲜的时候,千万别喝啤酒,否则会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

在享用美味的同时,也要注意以上事项,才能吃得安心健康。

海鲜的最佳吃法

海鱼

吃前一定要洗净,去净鳞、腮及内脏,无鳞鱼可用刀刮去表皮上的污腻部分,因为这些部位往往是海鱼中污染成分的聚 集地。

贝类

煮食前,应用清水将外壳洗擦干净,并浸养在清水中7-8小时,这样,贝类体内的泥、沙及其他脏东西就会吐出来。

虾蟹

清洗并挑去虾线等脏物,或用渍法,即用饱和盐水浸泡数小时后晾晒,食前用清水浸泡清洗后烹制。

海蜇

新鲜的海蜇含水多,皮体较厚,还含有毒素,需用食盐加明矾盐渍3次,使鲜海蜇脱水3次,才能让毒素随水排尽。经以上处理后可食用。

或者清洗干净,用浸15分钟,然后热水焯(100℃沸水中焯数分钟)。

干货

海鲜产品在干制的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致癌物,食用虾米虾皮鱼干前最好用水煮15-20分钟再捞出烹调食用,将汤倒掉不喝。

特别提醒:吃海鲜2小时再吃水果 吃海鲜时应搭配些什么。

最佳做法:

高温加热

细菌大都很怕加热,所以烹制海鲜,一般用急火馏炒几分钟即可安全,螃蟹、贝类等有硬壳的,则必须加热彻底,一般需煮、蒸30分钟才可食(加热温度至少100℃)。

与姜、醋、蒜同食

海产品性味寒凉,姜性热,与海产品同食可中和寒性,以防身体不适。而生蒜、食醋本身有着很好的杀菌作用,对于海产品中的一些残留的有害细菌也起到了一定杀除作用。

酥制

将鱼做成酥鱼后,鱼骨、鱼刺就变得酥软可口,连骨带肉一起吃,不仅味道鲜美,还可提供多种必需氨基酸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D及矿物质等,特别是鱼骨中的钙是其他食品所不能及的。

不当制法:

生吃

生鲜海产中往往含有细菌和毒素,生吃易造成食物中毒,而且海鱼中含有较多的组氨酸,鲜食还极易导致过敏。

熏烤

熏烤的温度往往达不到海鲜杀菌的要求,而且只是将表面的细菌杀死,中心部分还是存在虫卵。

涮食

为求材料鲜嫩,火锅涮食时间极短,而半生不熟的海产品中,寄生的虫卵不能被杀死,食用后被感染的几率高。

腌渍

用糟卤、酱油烧酒等腌制或炝制海鲜,不具备杀灭海鲜中细菌的功能,即使腌制24小时后仍有部分虫卵存活,这样制法的海鲜几乎等同于生吃,对健康不利。

吃海鲜8禁忌

1、海鲜水果同吃会腹痛

鱼、虾、蟹等海产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钙食品)等营养素。而水果中含有较多的鞣酸,如果吃完海产品后,马上吃水果,不但影响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海鲜中的钙还会与水果中的鞣酸相结合,形成难溶的钙,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甚至引起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最好间隔2小时以上再吃。

2、吃海鲜后喝茶长结石

吃完海鲜不宜喝茶的道理与不宜吃水果的原因类似。因为茶叶中也含有鞣酸,同样能与海鲜中的钙 成难溶的钙。在食用海鲜前或后吃海鲜,都会增加钙与鞣酸相结合的机会。因此,在吃海鲜时最好别喝茶。同理,也是最好间隔2小时以上。

3、海鲜煮不熟含有细菌

海鲜中的病菌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等,耐热性比较强,80℃以上才能杀灭。除了水中带来的细菌之外,海鲜中还可能存在寄生虫卵以及加工带来的病菌和病毒污染。一般来说,在沸水中煮4-5分钟才算彻底杀菌。因此,在吃“醉蟹”、“生海胆”、“酱油(油食品)腌海鲜”之类不加热烹调的海鲜一定要慎重,吃生鱼片的时候也要保证鱼的新鲜和卫生。

4、冰鲜虾不可白灼着吃

任何海鲜都只有在高度新鲜的状态下才能做成清蒸、白灼之类的菜肴。水产海鲜与肉类不同,它们体内带有很多耐低温的细菌,而且蛋白质分解特别快。如果放在冰箱里多时,虾体的含菌量增大,蛋白质也已经部分变性,产生了胺类物质,无论怎么样都达不到活虾的口感、风味和安全性,当然也就不适合白灼的吃法了。不过,冰鲜的虾可以高温烹炒或煎炸,同时也能呈现出美味噢。

5、海鲜维C同食会中毒

多种海产品,如虾、蟹、蛤、牡蛎等,体内均含有化学元素砷。一般情况下含量很小,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可能使这些动物体内砷的含量达到较高水平。虾体内所含砷的化合价是五价,一般情况下,五价砷对人体是没有害处的。理论上讲,高剂量的维生素C(一次性摄入维生素(维生素食品)C超过500毫克)和五价砷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会转变为有毒的三价砷(即我们常说的“砒霜”),当三价砷达到一定剂量时可导致人体中毒。

据专业人士解释,一次性摄入50个中等大小的苹果(苹果食品)或30个梨或10个橙子或生吃3斤以上的绿叶蔬菜(蔬菜食品),才会大剂量地摄入维生素C。如果经过加热烹调过程,食物中的维生素C还会大打折扣。因此,在吃海产品的同时食用水果或青菜,只要不超过上述的量是没有危险的。金属类元素容易沉积在海鲜的头部,所以尽量不要吃虾头、鱼头

6、打包来的海鲜要冷藏

如果海鲜已经高温彻底烹熟,那么只需马上放入冷藏室,下餐加热后即可食用。如果海鲜并未经过充分加热,但已经死去,那么应当放进冷藏室,下一餐之前化冻,然后彻底加热烹熟,不要再贪恋生鲜口感。由于海鲜类食品的蛋白质质地细腻,分解很快,拿回家之后应当在一天之内食完,不要长时间存放。

7、死贝类病菌毒素多

贝类本身带菌量比较高,蛋白质分解又很快,一旦死去便大量繁殖病菌、产生毒素,同时其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也容易氧化酸败。不新鲜的贝类还会产生较多的胺类和自由基,对人体健康(健康食品)造成威胁。选购活贝之后也不能在家存放太久,要尽快烹调。过敏体质的人尤其应当注意,因为有时候过敏反应不是因为海鲜本身,而是在海鲜蛋白质(蛋白质食品)分解过程中的物质导致的。

8、海鲜啤酒同吃惹痛风

在吃海鲜时最好别饮用啤酒。虾、蟹等海产品在人体代谢后会形成尿酸,而尿酸过多会引起痛风、肾结石等病症。如果大量食用海鲜的同时,再饮用啤酒,就会加速体内尿酸的形成。所以,在大量食用海鲜 时候,千万别喝啤酒,否则会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

感冒可以吃海鲜吗

海鲜营养丰富,但专家指出,人们食用海鲜要控制好量,否则可能引发疾病,一些特殊人群更要注意。有些人一吃海鲜就超量,有的甚至是8~10倍地超量。一般人每次食用海鲜的量控制在50~100克即可,但有些人习惯一大盆一大盆地吃,这样可能引发一些疾病。

贝类、虾类的嘌呤含量较高,如果过量食用,可能引起人体血液中的尿酸升高,进而引起痛风。尤其虾类属于温热性食物,在夏季不宜吃多。

平时有过敏症状的人应慎食海鲜。有些市民对自己是否对海鲜过敏没有明确的了解,因此提醒市民感冒发热时,人体抵抗力下降,这时最好不要吃海鲜。

另外,鱼腥类的食物是绝对不能让宝宝咳嗽期间食用的,这类食物会使感冒咳嗽的情况加重。这是由于儿童对鱼腥类食物中的蛋白质过敏的关系,而且腥味还会刺激呼吸道,从而加重咳嗽

贪吃海鲜易得胃肠型感冒!海鲜是发物,多吃不仅不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反而容易导致感冒。如多吃海鲜就容易引发急性胃肠型感冒,由于该病会出现咽喉肿痛、发热等症状,不少患者误以为自己患了感冒而在家自行服药,反而贻误治疗、加重病情。

生病时要忌口吗?

中医观点,确实有生病时候忌口的说法,也就是老一辈常常说病人不要吃“发物”。“发物”是指患了某种疾病的人,在治疗期间不宜食用的食物,即能诱发疾患的食物。

中医按其性能分为六类:一为发热之物,如薤、姜、花椒羊肉狗肉等;二为发风之物,如虾、蟹、椿芽等;三为发湿之物,如饴糖糯米醪糟米酒等;四为发冷积之物,如梨、柿及各种生冷之品;五为发血之物,如辣椒胡椒等;六为发滞气之品,如土豆莲米芡实及各类豆制品

对发物是否需要忌口的问题,还得按中医的方法“辨证论忌”。

如果你形体虚寒大便溏薄,胃痛喜温,四肢发冷,则西瓜雪梨香蕉等凉性食物当忌;如果你近来面目红赤,发热口渴失眠心烦,痔疮< /a>下血,则生姜、胡椒、白酒大蒜热性食物当忌。

患有荨麻疹、各种皮炎湿疹酒渣鼻痤疮的人,一切具有刺激性食物都可能成为“发物”,需当“忌口”。有的哮喘病人,平时可以无所顾忌地随便吃、随便喝,而在哮喘发作期间,蛋、牛奶、鱼虾等高蛋白食物却成了加重病情的“发物”,理当“忌口”。

病人需要忌口,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吃海产品蛋白质摄入量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对外来物质的排异性增加,创口的反应也就剧烈一些。医学上为了抑制排异反应,要服用激素类药物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对于感冒可以吃海鲜吗这个问题,感冒病人最好少吃或不吃海鲜。

另外,凡感冒期间,无论风寒感冒或是风热感冒,忌吃一切滋补、油腻、酸涩食物,诸如猪肉鸭肉鸡肉、羊内、糯米饭黄芪黄精麦冬人参胎盘阿胶各种海鱼、虾子螃蟹龙眼肉、石榴乌梅、以及各种粘糯的甜点食品。

感冒病人的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既满足营养的需要,又能增进食欲。可供给白米粥小米粥、小豆粥、配合甜酱菜、大头菜榨菜豆腐乳等小菜,以清淡、爽口为宜。保证水分的供给,可多喝酸性果汁猕猴桃汁、红枣汁、鲜橙汁等以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

美味的海鲜就忍着到感冒好了再吃吧。下面小编为您准备在感冒期间能吃而且有治疗感冒功效的食疗方哦。

吃海鲜讲究哪些禁忌_吃海鲜要注意这6大禁忌

食用海鲜时饮用大量啤酒会产生过多的尿酸从而引发痛风。需要注意的是,吃海鲜河鲜不要搭配冰凉饮料和寒性水果,否则更容易引起腹泻。

海鲜过敏要怎办啊,海鲜过敏症状要多久才能消失,海鲜过敏的症状,海鲜过敏要注意什么

一、海鲜过敏要怎办啊首先,吃海鲜过敏的原因是由于海鲜中富含大量的异种蛋白,这些异种蛋白直接或间接地激活免疫细胞,引起化学介质的释放,继而产生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抗体抗原共同作用,人体就表现出过敏症状了。其次,要停止吃海鲜,然后最快的方

吃海鲜过敏有哪些症状,海鲜过敏后怎么办,吃海鲜过敏的预防办法,海鲜过敏的饮食注意哪些

一、吃海鲜过敏有哪些症状海鲜过敏也是一种过敏病,而且还有缓急之分,急性过敏患者要忌辛辣,慢性过敏患者更要注意饮食防止病情恶化。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包括:海鲜、辣椒、香菇、竹笋、酒、芒果、草莓、香菜等。慢性海鲜过敏患者应该及时进行过敏源脱敏治疗。此外,患者避免强烈抓搔患部,避免热水烫洗和外用刺

Hash:59be71715d30d48c415a55c2f045eeeadca2bd2d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